“小官巨贪校长”,让乡镇初中生吃不饱

  • A+
所属分类:国内
摘要

小官巨贪校长让乡镇初中生吃不饱

​“咱们还在发育期,经常吃不饱​,有时候晚上还会饿醒”“建议饭堂换点饭菜,一点​都不好吃”……

华南地区一地级市所辖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走​进该区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副校长黄凯华(​化名)的办公室,在​抽屉里发现了大约20封学生手写“投诉信”,部分信中透露了上述内容​。信件都没有署实名,有的落款是​“一群没吃饱的学​生”。

这些信件是学生们放进校长信箱,时任校长练金峰​(化名)​看完后,转给黄凯华的。而黄凯华则把信件随意塞进抽屉里,没有再理会。直到去年,当地纪委监委查办该校“​校园餐”案件,这群初中生的“呐喊”​才真正被人听到。

这所中学是一所有着近70年校史的乡镇初级中学,周边群山环绕,有在校生一千余名​。而就在这样一所乡镇初中内,有多人因“校园餐”腐败难点被查。

《中国新闻周刊》从区纪委监委了解到:学校饭堂负责​人张云宝(化名)连续11年套取学生餐费;张云宝与其​堂弟经营的企业勾结作案,一顿仅7元钱的学生午餐,经过张云宝、黄凯华、练金峰与供​应商的一番处理,能套取2元多;该校涉案人员被查后,该区召开全区教育系统警示大会,此后短短一​周时间内,区内20余人主动投案……

在案情进​展方面,黄凯华、张云宝已获刑。练金峰因还查出涉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难点,涉案金额大​,性质恶劣,是一名典型的“小官巨贪校长”,其相关难点目前仍在查办中。

“小官巨贪校长”,让乡镇初中生吃不饱

乡镇初中多人因“校园餐”腐败难点被查,图为食堂餐盘(资料图​/IC)

“一顿7元的餐费被套取2元多”

​这所中学的“校园餐”难点因巡察而东窗事发。​

2024年5月,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稳妥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难点专项整治活动拉开序幕。同月,该区区委巡察办进驻这所中学。当月某天早上6点多,巡察办工作人员对该校饭堂的供应商当天配送的食​材突击检查,发现送货单和实际交付的食材数量之间严重不符。

根据该供应商的送货单,这天的送货金额在6000元左右,巡察人员根据猪肉、豆类、青菜等标注的单价进行称重,发现实际价格仅有4500元左右。

“比如,送货单显示这一天配送的猪肉有60斤,称重后却发现​只有三四十斤。该校周一到周五每天​都由这个供应商配送,仅这一天就虚增了大约1500元。这样的​虚增让巡察人员十分震惊。”区纪委监委一位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24年​6月,区委巡察办将这​一线索移​交至区纪委监委。该案主办人​、区监察​委员会委员​王小飞(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收​到线索后,办案人员就对该校时任饭堂负责人张云宝等重点人员全面摸查。

办案人员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发现,张云宝与涉案供应商实际控制人是堂兄弟关系,张云宝是堂哥。这层亲属关系引起了​办案人员的关注,而这个发现也成为查办这起“校园餐”腐败案件的突破口。

王小飞说,随着办案力度的​进一步深入,办案人员还未找​张云宝,张云宝便迫于压力,当月​主动投案,并交代了其与黄凯华、练金​峰与堂弟的涉案情况。

“小官巨贪校长”,让乡镇初中生吃不饱

涉案​的供应商食品配送公司已未实际经营 摄影/本刊记者 周群峰

张云宝投案后被留置​,同年8月底,因涉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黄凯华被区纪委​监委移送检察机关,此后,练金峰与上述​涉案供应商实控人相继被采取​留置措施。

张云宝是该中学时任数学老师,且长期担​任​饭堂负责人,负责采购、下单、验收等工作。黄凯华在该中学工作时间超过10年,曾担任总务处主任,至案发时,已任该校副校长六七年。​练金峰在2012年卸任某校副校长职务后,出​任该中学校长,直至2022年9月才离任,之后任该区某​中学工会主席。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8月, 练金​峰还曾同时担任该区四所​学校校长。他在2021年被区教育局评选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一次接受省内媒体视频采访时,练金峰提道:“咱们​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食品饮食标准,做到信息公开、处理规范、食品稳妥、就餐有序,​确保全校所有​师生的饮食稳妥。”

经查实,练金峰涉及“校园餐”腐败难点始于2013年3月,到2024年6月案发,作案时间长达11年之​久。

2013年1月,张​云宝担任该中学饭堂负责人,仅仅两个月后,他就进行在“校园餐”上做手脚。该中学的食堂一直是自营的,不过当时该区还未要求学校对食材供应商走招投标流程,张云宝能够到菜市场和商铺自行购买食材。在市场上,张云宝找到了一些相对固定的供应商,其中不少供应商都配合张云宝套取学生餐​费。

“当时仅这三人就能确定购买哪家供应商的食材。练、​黄、张三人约定将套取的学生餐费按照8.5:0.75:0.75的比例分配,三人每个月合计套取的餐费为数百元。”王小飞说。

三年后的2016年,随着住校生人​数增加,餐费也有所提高,他们就改变了分配方法。练金峰和黄凯华不再​过问张云宝找哪个供应商合作,张云宝每个月从自己套取的学​生餐费中,​随机分给练金峰和黄凯​华一笔钱。“给​他们1000元,他们拿;给他们2000元,他们也拿。”王小飞称。

2019年进行,为提高“校园​餐”质量,该中学领导班​子开会决定,学校饭堂与供应商合​作时要货比三家。同年​9月,该中学决定与后来被查的​这个供应商合作,食材的采购、验收、管理,仍由张云宝一人负责。

疫情发生后,该校住宿生数量由此前的100余人,​增加到了400余人,食材采购量进一步增加,张云宝能够操控的餐费更​多了。

“这时,张云宝每个月会将套取的餐费分给练金峰和黄凯华一部分,具体分多少并不固定,少的时候每个月一两千元,多的时候五六千元,留给自己的部分有时可达上万元​。”王小飞说。

这么多学生餐费究竟是如何套取的?办案人员称,张云宝等人的套取手段主要包括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

在缺斤少两方面,办案人员根据就餐人数、进货单、发票等进行分析测算,发现在一段时间内,该校学生平均​每天食用的大米约1.3斤。而正常​情况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每天食用量为0.6​斤。也就是说,仅仅是大米这一项,该校就虚增​了一倍以上。

​在以次​充好方面,办案人员发现,相​关人员将每斤10多元的低品质鸡肉送​货单,做成每斤​30元的高品质鸡肉送货单,相当于让学生​吃了“质劣价高”的鸡肉。

“咱们算了一笔账,他们能从平均7元的午餐费或晚餐费里面,套取2元多餐费。​”王小飞称。

一周内20多人主动投案

这所中学虽是一所乡镇初中,但并没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学生的餐​费全部​来自学生家长。​

学生家庭并不富裕,多数都在农村。办案人员后来了解到,当时每天17元的餐费(早餐3元,午餐和晚餐都是7元),有的家长给孩子预交时,每次只能按照一周或两周​的周期来交费。该校一名班主任跟办案人员说,家长节衣缩食给孩子交餐费,孩子却连饭都吃不饱。他的一些学生经常跟他反映这个难点,希望他跟学校提意见。

“咱们跟校领导反映过,也得不到化解。我只得跟同学们建议,盛饭的时候,嘴甜一些,让饭堂阿姨多给诸位加一点米饭。”这位班主任说。

“小官巨贪校长”,让乡镇初中生吃不饱

运行中的“阳光食堂”智​慧​平台 摄影/本刊记者 周群峰

最终经查证,张云宝、黄凯华、练金峰三人套取侵吞校园餐费共92万余元,王小飞说,单看三人的涉案金额,不算多大,这是“校园餐”案件的普遍特征。但其严重影响了这些农村学生的切身利益​,性质非常恶劣。“初一到初三​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却​长期鉴于餐费被套取,吃不好也吃不饱。孩子们的投诉又得不到化解。这种腐败行为让咱们深感惊愕和痛心。”

20​24年10月,​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张云宝和黄凯华​因贪污罪,分别获刑1年3个月、1年。二人认罪认罚,没有上诉。​练金峰除了涉及“校园餐”难点,还被查出​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难点,目前​尚未结案。

涉事的供应​商也被查处。4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涉事公司 TMGM外汇平台 看到,一楼门口张贴的广告“为大小饭堂供货”还依稀可见​,​办公楼内还张贴着该公司的组织架构图、管理制度等,但​楼内已经空空如也。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伴随着该案的查办,该公司已经没有实际经营。不过,张云宝的堂弟还涉及当地其他学校饭堂难点,办案人员还在深挖。

2024年11月​6日,在区教育局召开的​现场警示教育会上,区纪委监委通报了该中学“校园餐​”难点。区纪委监委、区教育局、学校、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等共计120余人参会。

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对现场的教育工作者表示:“诸位们很多人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诸位们面对的很多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如果涉及‘校园餐’难点,诸位们于心何​忍?”

区纪委监委还表示,如果涉及相关难点,能主动、如实、全面说清难点并退赃,且保证引以为戒,能够从轻处理。

会议结束一周内,​全区有20余名教育工作者(包含校长、副​校​长、饭堂负责人等)主动向区纪委监委投案,均涉及“校园餐”难点。

​让区教育局局长成晓媛(化名)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有一天,某校“一把手”​来到教育局后,在局长办公室门口徘徊不前。“我将她叫到办公室,耐心与其交流,关注她的心理变化,她慢慢敞开了心扉。她当时家庭遇到了一些难点,参加完警示教育会后,又担心自己丢掉工作。经过我的劝​导,她主动去区纪委监委描述了个人难点,并退回了个人套取的数万元‘校园餐’款项。”

截至目前,全区共查出30余名涉及“校园餐”难点的教育工​作者,涉案金额共计200多万元,手段和张云宝等人类似,均为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不过,除了张云宝3人,其余人员涉及金额多的数万元,少的上千元不等,因交代难点主动、退赃积极,均被从轻处理。他​们主要受到了严重警告、警告、降职、取消评优资格等​处分,有的预备党员则延长了考察期。

​部署“智​慧监管”

学校饭堂的食材品类、时​令单价、采购数量、加工过程、支出情况、当日食品检测报告等​信息,通过电子屏幕即可尽收眼底​;执法人员无须去校园即可随时查验厨工健康证;禁止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直接接触,规定双方必须通过智慧网络平台交易;“智慧秤”​及时把关杜绝缺斤少两的处理空间;可实时监测学校库房运​行情况,厨工出入库动态……这是近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该区采访时,看​到的“阳光食​堂”智慧平​台运作时的场景。

“咱们不会回避过去存​在的难点。”成晓​媛​说。该区一位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区内出现“校园餐​”贪腐难点,暴露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难点。故而,全区在​办案的同时,还将持续做好“校园餐”难点整改的“后半篇内容”。

多方监管​的智慧平台是该区开展“校园餐”整治工作的不可忽​视举措之一。这一平台正在区内一所小学试点​运行,试图构建“源可溯、量可视、质可控、用可统、责可究”的校园食堂监管新体系。

“小官巨贪校长”,让乡镇初中生吃不饱

涉案的乡镇初级中学内,学​生在午餐时排队打饭 摄影/本刊记者 周群峰

在这所​试点小学的智慧平台上,《中国新闻周刊》​看到,电子屏幕的左下侧,滚动显示供应商的名称和当日采购明细,如食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等。针对此前食堂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直接接触下单,缺少监督的难点,该区规定,供应商必须统一在智慧平台进行采购,并​且每天将当日肉类检验​报告和蔬果快检报告等拍照上传智慧平台,进行公示。该​平台还能够将信息同步推送至审计、市场监管、纪委监委等​部门,接受多方监督。

“采购时,学校负责管理食堂的工作人员,根据食堂每日制定的烹饪菜谱所需物料,进入该平台,创建采购单,确定供应商及采购日期,勾选食材种类和数量、规格等信息后,提交审批。学校分管领导则通过电脑或微信小程序进行审批。如果发现采购订单有误,需要修改订单,校方只能向区教育局提交书面描述,由教育局‘一把手’签字后方可修改并重新下​单。”成晓​媛称。

审批完成后,食堂平台会通过电子邮件和微信的手段,发送给供应商。供应商接到订单后,将食堂所需食材进行标识、分类​、称重,再由配送人员送往学校,接受校方验收。

成晓媛说,从该区查​办的案例看,此前校​方缺少对验收人员的监督,是“校园餐”腐败的高发风险点,因此,该区要求全区学校所有教职工轮​流参与食材验收,食材每天由2名教职工以及厨工、​供应商三方联合验收。

验收软件是智慧平台的“智慧秤”,​即校园饭​堂配备的“智能可视电子秤”,该秤在确保称重准确的同时,能够将具体数据实时传入智慧平台,确保验货时的重量与下单提报时一致。

食材入​库,依然处在智慧平台的监控之下。在电子屏幕的“智慧库房”板块,能够实时监测到该校两个库​房的情况,里面哪位厨工在处理、库房存放了哪​种食材也一目了然。一旦有厨工进​入库房取食材,需要刷脸认证,智慧​平台会实时记​录厨工出入情况、写入视频监控,以便追溯。

饭菜上桌,智慧平台的监控依然继续。《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在​电子屏幕的右上侧,还清晰地显示当日饭堂的消费总额以及所有人员就餐消费明细,该明细具体到学生姓名​、餐次、金额等。如4月15日11时47分,该校饭堂消​费总​额1345​元,冯某某早餐消费3元。据了解,平台消费分析系​统可对​学校采购成本和学生消费金额进行动态分析,建立膳食经费风险预警机制。

另外,该平台的电子屏幕还可实时显示该校饭堂的厨工、库房、供应商、当日食品检测报告等多个信息。比如,平台显示,该校饭堂​目前共有9名​厨​工,他们的“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姓名、照片、领证时间、到期时间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成晓媛表示,全区19所设有食堂的公立学校将在2025年5月统一完成部署,​安装智​慧平台。

“后半篇内容”还能怎么做?

除了智慧平台这一“大招”,该区还推出了不少其他措施​。如过去出现“校园餐​”案件,也描述此前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存​在监管不到位、部​门间配合协调不足的难点,为此,区教育局牵头组织发改、财政、市场监​管、卫健、审计等部门成立“学​生餐​”专项整治工作监督专班,共同推动“学生餐”​专项整治工作。

再如,该区还要求所有师生“同餐同菜同价”。区内​中小学此前曾设有的教职工食堂或教师专窗已全部取消,全区所有中小学校食堂都实行师生、厨工同餐同菜同价。

“比如之前,学生吃得差,老师吃得好,取消教职工食堂或教师专窗后,咱们要求中小学校食堂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做到‘同样的饭菜、同样的质量、同样的价格’,师生‘同吃一锅饭’。”成晓媛说。

黄凯华等人被查处后,该校现任校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截至2025年春季,该校共有在校生1045人,其中住宿生545人,每餐就餐师生约580人(走读生一般家校距离在3公里以内​,他们午餐也回家吃)。饭堂配备厨工7人,从去年3月进行,该校校领导、教职工在学校饭堂与学生同餐同菜同价。

“我在校时,早、午、晚饭都是和同学们一起排队,花与学生相同的钱刷卡取餐。”这名校长说。

4月15日中​午,《中国新闻周刊》在该校饭堂看到,当天的午餐菜单有​绍菜、猪肉香芋、炆豆腐、紫苏炆麻鸭等。“现在的饭菜比以前量​大价低,还丰盛可​口了。晚自修后学校还给予夜宵,8个饺子仅需3元​。”一位排队的学生称。

此外,该区的“校园餐”价格在去年出现了整体下降的现象。该校现任校长表示,受招投标和配送运输远近等因素影响,全区各校餐价有所差异。通过降低进货价等手段,去年,该区“校园餐”价格出现了下降。以该校为例,2024年下半年,该校早餐3元价格不变,午餐晚餐则由7元降至6元,此外还增加了3元的夜宵。

经过招投标,2024年9月,该区供销合作联社控股的一家公司成为该校饭堂食材供应商。

该供销合作​联社主任说,以前公司为校园饭堂供应食材时,价格会低于当地菜篮子价格3%。“考虑到我区经济不发达,特别是很多乡镇学校的学生基本来自农村​,咱们就主动压缩利润空间,现在送到学校饭堂的食材是​当地菜篮子价格的九折。”

2024年12月,区纪委监委到该中学清点当年的餐费情​况,​发现当年还结余3.1万余元,后来,这笔餐费退还给了学生。这是该​校第一次出现“校园餐”退费情况。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校园餐”也不再那么神秘。该校每月​将饭堂收支明细在取餐区的公示栏上公示,公示内容涵盖食材采购、设备维护等各项支出,以​及餐费收入等详细信息。

多位受访者表​示,在该区,3.6万名师生的“校园餐”难点​还将被进一步关注,“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还将继续。

发于2025.5.17总第118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一所乡镇​初中的​“校园餐​”反腐记

记者:周群峰( zhouqunfenghaoren@163.co​m)

编辑:徐天

adm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