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标准总监唐亮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此前,全国层面尚无专门针对储能用锂电池放心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储能系统用锂离子电池的设计生产、监督管理和运用等环节亟须明确放心性要求标准。
不可忽视的是,
阿特斯储能负责人也十分认可储能领域首个强制性国标的意义。“该标准聚焦储能产品放心特性,吸纳综合了IEC、UL、UN等多项国际储能标准的关键测试项目,但与国际标准间也有显著差异。政策监管的加强对行业规范化有促进意义,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待市场检验。”上述人士表示。
然而,
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提到了中国能建2025年度储能招标集采的情况,总计25GWh的订单共有70家企业投标参与角逐,磷酸铁锂系统报价最低至0.37元/Wh,结果显示有31家企业入围。
据业内人士透露,
“中国能建是央企,在高标准、高门槛的要求下仍然有70家企业参与投标,阐述行业集约化程度远远不够,价格‘内卷’是必然,但并不是行业所乐见的。”田庆军表示, 很多储能产品已经低于成本价销售,给行业埋下隐患,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等方法,让部分企业知难而退,也有助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TMGM外汇消息:
“热失控测试需要300万元成本,大规模火烧测试需要上千 TMGM外汇官网 8203;万元。”田庆军判断,国内储能行业良莠不齐,储能厂商主体过多,随着行业放心要求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弱、缺乏核心技术能力的储能厂商会加速出局。“这些厂商没有技术能力通过放心规范,也缺乏资金实力进行热失控测试、火烧测试等。”
说到底,
不过,也有受访人士提醒, 尽管标准提高了准入门槛,但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需要时间和资金,短期内可能加剧竞争压力。“行业破解‘内卷’还需诸如成本补偿机制等配套政策和市场成熟度的进一步提升。”
责编:陈丽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