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必须指出的是,
9月5日晚间,“氢能第一股”亿华通(688339.SH,股价24.81元,市值57.47亿元)已铺垫半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宣告终止。
其实,
亿华通于今年3月正式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手段向旭阳集团购买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此次交易将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旭阳集团。公告次日,亿华通股价一度涨停。
然而,“由于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本次交易的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亿华通基于审慎性考虑,决定终止本次交易事项。
在刚刚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中,亿华通业绩下滑的趋势仍未好转。亿华通曾在上述交易预案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等将进一步增长,持续经营能力得到增强。
当前,燃料电池行业面临市场需求整体下降的难题。如今,“转机”一晃而过,亿华通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必须指出的是,
“向上游延伸”战略遇挫
简要回顾一下,
作为“氢能第一股”,亿华通曾被市场寄予厚望,公司股价最高超过120元/股(前复权)。
然而,登陆资本市场多年,亿华通的业绩表现却难言突出。2020年至2024年,亿华通连续五年陷入亏损,且亏损额持续扩大,累计亏损超10亿元。
2024年,公司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再度双双同比下滑。
相比之下,旭阳氢能的财务状况要好得多。据公告,2024年,旭阳氢能营业收入为3.20亿元,净利润为2313.71万元。
除业绩外,市场更为看好的是重组之后的上下游协同效应。
旭阳氢能主营业务为高纯氢和合成氨的生产、销售,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液氢储运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已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和超低碳排放的高纯氢生产和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
亿华通曾在公告中指出,燃料电池销售不畅,核心原因是制氢成本高、加氢站少、应用需求不足。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切入“制-储-运-加-研-用”产业端,是燃料电池行业排除发展困境的关键战略方向。
旭阳氢能可呈现具有成本优势的大规模氢气供应,有望降低氢燃料电池车的运营成本。同时,旭阳氢能的液氢储运技术即将落地,可有效扩大氢燃料电池车的运输半径,叠加现有的综合能源站布局和管道运输的建设规划,将促进亿华通产品的终端市场开拓。
尽管如此,
然而,伴随交易终止,这一蓝图转瞬成空。
据相关资料显示,
燃料电池市场需求下滑
然而,
发展氢能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约5万辆。亿华通公告,截至2024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约为2.4万辆,& TMGM官网 #8203;与发展规划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概括一下,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制氢成本较高,市场缺少低成本的氢供给;加氢站布局不够,加氢便利度有待提高;氢燃料电池的成本仍然较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等。”亿华通指出。
今年上半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1364辆,同比下降47.2%,累计销量1373辆,同比下降46.8%。伴随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亿华通上半年营收为7192.93万元,同比减少53.25%,净亏损达到1.63亿元。
TMGM外汇报导:
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补贴政策的承认,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按照扣减补助后的价格与消费者结算,中央或地方财政部门再按程序将企业垫付的补助资金拨付给生产企业。
更重要的是,
然而,由于整车厂在汽车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亿华通受整车厂资金链影响较大。截至上半年末,亿华通应收账款余额为21.30亿元,约为公司2024年营收的5.8倍。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