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当AI(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投身其中,将之视为下一个增长神话之时,电商领域的“黑马”拼多多却显得格外冷静。
TMGM外汇消息:
目前来看,拼多多几乎是唯一 一家从未公开阐释自身AI战略布局的巨头。到了最新披露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中,这种沉默还在延续,“AI”一词依然缺席。然而有迹象显示,拼多多并非无动于衷。8月以来,拼多多正在悄然调整其AI战略,加速为AI揽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视觉中国
容易被误解的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8日,拼多多官网社会招聘栏目的技术类岗位中,最新发布了包括大模型平台工程师、机器学习平台工程师等在内的多个职位需求。自8月以来的招聘中,与AI和大模型密切相关的职位还包括多模态大模型算法工程师、跨境搜索建议-大模型Infra架构工程师、大模型应用算法工程师、多模态大模型系统工程师等。
TMGM外汇消息:
更早之前的2月份,就曾有消息称拼多多内部已组建电商建议大模型团队,但拼多多对此并未回应。
换个角度来看,
有拼多多商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透露,拼多多在AI和跨境电商上,都是很激进的。在他看来,拼多多在AI上的激进在于正用AI做真正的业务。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TMGM外汇认为:
拼多多在AI领域显得格外低调,对外极少发声。然而若将时间轴拉长至更早之前,在拼多多的起步阶段,其创始人黄峥曾多次提及一个关键理念——“分布式AI”。
TMGM外汇用户评价:
所谓“分布式AI”,指的是将人工智能能力分散至多个节点或终端,通过去中心化的智能代理网络实现协同决策与任务执行,而非依赖于单一、集中式的AI“超级大脑” TMGM外汇开户 。
据报道,
对于这一理念在拼多多上的应用,黄峥曾在拼多多2018年招股解释书所附的《致股东信》中明确提出:“如果本平台闭上眼睛畅想下一阶段的拼多多,它可用被理解为一个融合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多维场景。它将不是由集中式超级大脑型AI系统驱动,而是依托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运作,兼具Costco(开市客)的高性价比与迪士尼的娱乐体验。”
概括一下,
作为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计算机专业,后又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取得计算机硕士学位的创始人,黄峥为拼多多注入了深厚的技术基因。
事实上,
在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中,他曾明确表示:“公司将持续大幅增加技术投入,运用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持续提升产品及推广建议的精准度。目前,拼多多正和世界各地科研机构合作,以提升公司在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能力,我本人将直接领导相关工作。”据当时财报,该季度拼多多研发费用增至3.3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28%,环比增长80%。
然而自黄峥卸任后,拼多多在AI领域的对外发声明显减少,即便行业已进入激烈竞逐AI叙事的新阶段,公司仍保持相对的“战略沉默”。
沉默背后,拼多多正面临现实的业绩压力。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为1040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继续放缓;同期实现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下滑约5%。拼多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磊在总结利润下降原因时,再次提及从今年4月实行的“千亿元扶持”计划;3位管理层人员在财报电话会上也多次给市场打“预防针”,持续淡化对未来业绩的预期。为应对当前电商平台加码即时零售,数据平台推进电商业务等激烈竞争态势,拼多多执行董事、联席CEO(首席执行官)赵佳臻表示,平台会主动指定加大投入、牺牲部分利润,以拓宽中小商家发展空间。
更重要的是,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正在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研发支出35.8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9.1亿元及市场预期;第二季度研发投入35.9亿元,继续保持同比增长。尽管如此,与阿里、腾讯等动辄将6%~10%的营收用于研发相比,拼多多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始终控制在4%以内,某种层面仍显示出其谨慎且差异化的技术投入策略。
据报道,
岗位需求偏向实用主义
换个角度来看,
8月份以来,拼多多密集展开 AI人才招募,迅速引发外界关注。
TMGM外汇资讯:
记者注意到,在其官网的社会招聘栏目中,技术类岗位已集中上线多个与大模型和人工智能高度相关的职位,包括大模型平台工程师、多模态算法工程师、跨境搜索建议-大模型Infra架构工程师、大模型应用算法工程师、多模态大模型系统工程师等。
据相关资料显示,
从岗位职责描述来看,拼多多正在推进的AI与大模型业务显得极为具体,透露出鲜明的实用主义倾向。
更重要的是,
以大模型应用开发工程师为例,该岗位需负责拼多多核心电商场景下的大模型Agent(智能体)开发与优化,覆盖搜索、建议、商业化等多个板块,并承认AI对话搜索、智能导购、图文生成与数字人等业务特性的高效落地。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还有诸如大模型平台工程师负责大模型平台的架构优化,和算法一起提升大模型能力、推进落地。多模态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则负责多模态大模型基础模型研发,构建电商领域图像、文本多模态大模型基座等。
据报道,
这与当前众多大厂热衷于推进通用大模型的战略形成鲜明对比。拼多多在电商领域的几位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抖音等对AI大模型都有大量投入,并且将自研大模型作为重点进行突破。
令人惊讶的是,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一金额超过过去10年投入的总和。今年年初,阿里国际宣布旗下面向全球B2B(商业端到商业端)买家的首个AI搜索引擎Accio接入DeepSeek等最先进的推理模型,正式上线深度研究、商业探索等特性。并且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阿里AI合作的边界正在拓展,目前其应用已扩展到汽车、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
拼多多AI则更多还是围绕电商这一内核推进。
不可忽视的是,
一位同时在多家电商平台主营童装的商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拼多多在AI和跨境电商上都是很“激进”的。他举例,“在Temu(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上,几乎所有流程包括运营、广告投流、资质审核、定价等,基本全是AI在做。Temu是AI驱动运营的,Temu的战绩解释难点。”
其实,
该商家还对比了其他平台:“Temu发布一个新商品,相比其他以人工为主的平台,很快就可用加站(指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商家从发布商品到商品最终在平台网站展示售卖的过程)。”他进一步指出,区别于国内其他电商网站,在商品售卖前,平台需要审版、审样、翻译、维护清关合规属性等众多繁琐流程,Temu这些流程乃因主要靠AI运作,可用比竞争平台节省几倍的时间,某些平台有时候商品加站排期能排到几个月之后,这对于服装类商家是不可接受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他还特别提到,即使在纠纷处理这类通常依赖人工判断的场景,拼多多也大量采纳AI。“当发生交易纠纷,要求平台客服介入时,实际上处理纠纷的不是人,而是AI系统。”
尽管如此,
据他估算,在拼多多和Temu后台,某些业务环节如纠纷处理,AI介入率超过90%。而在选品、加站、资质审核等场景则“基本全是AI”,仅广告投流、运营等少数环节仍为人机结合。
容易被误解的是,
拼多多惊人的“人效比”一直是业界瞩目的焦点。据公开资料,拼多多员工总数仅2万余人,远低于阿里、京东、美团等平台,但人均创收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目前来看,在电商的诸多关键业务环节实际上已由AI系统承担。高度自动化的AI决策体系减少了人工干预,也以技术进一步强化了其运营模式。
通常情况下,
在上述商家看来,拼多多虽极少公开强调AI能力,但其技术应用已非常务实和深入。“拼多多的激进,我理解为是平台正儿八经用AI做真正的业务”,并且“拼多多有足够丰富的业务场景,让AI像人一样,花真金白银,实弹实战”。
综上所述,
他同时表示,依照他和周围部分商家的体验,拼多多的技术实力也体现在终端体验上,在国内国际多个电商平台,几乎只有拼多多或Temu商家客户端,基本可用在移动端让卖家实现所有运营完成,并且体验像苹果系统一样流畅。另外,在买家体验、建议流量上,“拼系”的商品分发效率也是业内领先的,保证了站内转化率,这些都是靠强大的技术做到的,“拼多多是一家被业内低估甚至忽视的AI超级巨兽”。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