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据相关资料显示,
一段时间以来,缘于“高收益”“全球资产配置”等宣传标签,“买香港保险”吸引了很多热度。
近期,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简称“香港保监局”)针对保险中介高额转介费困扰出台新规,意在整治此前存在的部分保险经纪公司将超过90%的佣金支付予转介人的市场乱象。
自10月1日起,持牌保险经纪公司向转介人支付的转介费用基准水平被设定为不得超过佣金总额的50%。这一“红线”旨在限制经纪公司将大部分佣金转给转介人的做法。
划定50%转介费“红线”
不妨想一想,
“十一”长假来临,内地游客赴港投保或将迎来一波小高峰。据了解,新规勾选10月1日的时间点也是缘于长假期间内地游客赴港购买保险需求激增。
记者获悉,被加强监管的转介手段是一种传统的经营手段。在寻找客户的过程中,保险经纪接受第三方转介客户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些第三方具备为经纪的专业知识传递保证。
香港大型保险的业务经理何洲对记者表示,有些转介可能是以前运用过该经纪服务的客户的一次性转介。有些转介则可能是具有结构性安排的一环。比如,某间并非从事保险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群,而客户群中的成员可能有需要购买保险。该企业便具备把客户转介给有关保险经纪,由该保险经纪传递正确的建议并寻找合适的保险。
另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团队长林诚对记者表示:“保险中介新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影响不大。监管规范行业,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缘于以前很多都是没持牌人士转介到经纪公司获取佣金,现在是让这些人要上牌持牌。”
广州一位大型律所的律师告诉记者,保险经纪公司在转介安排中必须保留足够比例的佣金收入,以确保其具备必要的资源履行自身职责,为客户传递合规的服务。如果向无牌转介人支付过高比例的佣金,则可能被视为鼓励其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从而构成高合规风险的业务模式。
更重要的是,
近两年,香港保险市场热度持续走高。香港保监局最新公布的2025年首季临时统计数字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香港长期业务新单保费934亿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新单保费652亿港元,上升43.1%,这是自2001年香港保监局公布数据以来的最高季度保费数据。
据香港保险公司上半年数据,内地游客客户群体购买港险表现强劲。友邦保险香港公司方面表示,内地访客的新业务销售上半年录得两位数增长。保诚半年报也显示,上半年,内地旅客销售的新业务利润增加15%。
很多人不知道,
转介业务必须遵守三大原则
更重要的是,
这场监管整顿,源于今年春季一起震惊业界的联合执法行动。香港保监局与廉政公署首度携手,揭开了跨境保险销售灰色产业链的神秘“面纱”。
可能你也遇到过,
香港保监局此前发现,为了争取内地访客业务的激烈竞争,某些经纪公司扭曲了转介模式。有关经纪公司将其90%以上的佣金均支付予转介人,因此诱使后者向客户进行无牌销售以招揽客户。这变相使经纪公司本身的业务从本来该向客户传递适当的保险建议,变成了仅用于接收转介人招来的保险申请,并作为邮箱将这些申请提交给保险公司。
何洲表示,这种弊端非常明显。经纪公司没有服务到保险客户;同时,无牌转介人利用非法返佣诱使投保人做出购买决定。最不可忽视的是,如果转介人讹称经纪公司的所有销售活动均在香港进行,但是事实不是如此的话,会导致投保人购买保单失效。
概括一下,
“转介业务必须合规。”香港保监局此前强调,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人寿保险的转介业务虽然获得允许,但是该转介业务必须在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制定的适当管控下,及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进行。
这你可能没想到,
香港保监局提出了三项原则:无牌转介人不得向客户传递任何受规管意见,也不得从事任何受规管活动或销售活动。经纪公司必须按照保险监管框架的最低标准,向客户传递所有受规管意见,并进行为客户安排保单所需的所有受规管活动。此外,如果经纪公司为介绍客户而向转介人支付任何款项,则应在符合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此类款项:第一是转介人不得从事受规管活动。第二是经纪公司有充足资源为被转介的客户传递受规管意见和进行受规管活动。
香港保监局表示,以内地访客为业务目标的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应该注意这些管控措施和流程。这也是未来香港保监局的主要审视事项。
TMGM外汇财经新闻:
近期,内地与香港监管机构日益加强合作,一方面重拳打击非法跨境销售和高额返佣等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引导行业规范发展,降低行业风险。
更重要的是,
内地方面,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纷纷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对待赴港投保热潮。2025年7月以来,河北、江苏等地相继出台关于购买境外保险产品的风险提示。
图片来源:河北金融监管局
TMGM外汇报导:
总体来看,这些提示提到当前跨境购险存在的五大风险:汇率和外汇政策风险、法律维权风险、收益不确定风险、理赔成本高、销售误导及欺诈风险。监管部门希望借此增强消费者风险意识,避免盲目跟风。
有分析指出,
作者:周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MGM外汇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