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简而言之,
三季度38股获得南向资金持股量环比增长超100%。
TMGM外汇资讯: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超1.1万亿港元
从某种意义上讲,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主要股指大幅上涨,恒生指数第三季度上涨11.56%,年内涨幅超过30%,恒生科技指数第三季度大涨21.93%,指数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第三季度上涨10.11%。
TMGM外汇财经新闻: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第三季度南向资金合计成交净流入4363.22亿港元,年内已累计净买入11675.15亿港元,超过2023年与2024年净买入金额之和。
通常情况下,
多家机构研报认为,港股后续行情值得期待。方正证券研报认为,港股对全球流动性改善、美元走弱及风险偏好修复具备较好响应。从历史统计来看,恒生指数在美联储降息前后普遍出现阶段性反弹。相较标普500指数能够展现出稳定超额收益和较高胜率。另外,跨市场布局港股,均衡配置两地优质资产,有利于降低单一市场政策或情绪冲击影响。
容易被误解的是,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香港金管局6月以来已七度承接港元沽盘,累计承接港元相当于5月流入热钱的70%。预计随美联储降息,港美利差明显缩小下,短期再次触及弱方保证概率不高,流动性紧张有所缓解。同时外资不断上调港股市场及中国资产,外资有望持续流入。
南向资金加仓大型科技股
从上榜每日前十大活跃个股名单来看,三季度共有88只个股上榜,阿里巴巴-W三季度港股通成交总额最高,达到5738.58亿港元,中芯国际、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等5股港股通买卖总额均超过1000亿港元。
阿里巴巴-W三季度持续获得南向资金大手笔加仓,港股通成交总额、成交净买入金额均居于首位,港股通持股量已连续12周上升,续创港股通开通以来新高。三季度阿里巴巴-W持续上涨,累计上涨61.2%,最新总市值已达到3.53万亿港元,成为港股互联网巨头中本轮行情中表现最好的个股。
说到底,
阿里巴巴日前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三季度,阿里巴巴以2.41亿美元回购了1700万股普通股(相当于约200万份美国存托股),这些回购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相比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通股净减少300万股普通股(约40万份美国存托股),净减少比例为0.02%(已计入股权激励计划下的股份发行)。
从成交净买入金额来看,多只大型科技股三季度获南向资金加仓,其中阿里巴巴-W三季度获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最高,达到877.08亿港元。另外美团-W获净买入211.22亿港元,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43.58亿港元。上半年表现亮眼的泡泡玛特三季度遭到港股通抛售,净卖出金额40.74亿港元,居于首位。
行情上来看,前十大活跃个股中,11股三季度涨幅超过100%,药捷安康-B以368.33%的涨幅居首,汇量科技、鸿腾精密、东风集团股份紧随其后,分别为195.49%、171.49%、160.87%。
有分析指出,
药捷安康-B三季度股价大幅度波动,该股今年6月23日上市,最低价为上市首日的20.2港元/股,最高价达到679.5港元/股,自最低价的最大涨幅达到3263.86%,9月16日创下最高点后,该股显著回撤,最新价较高点回撤幅度接近80%。
换个角度来看,
38股获南向资 TMGM官网 金持股量环比翻倍
从持股量变化来看,三季度38股获得南向资金持股量环比增长超100%,恒瑞医药居首,环比增长5879.27%;其他还有健康之路、国富氢能持股量环比增长1000%以上。
简而言之,
恒瑞医药三季度获得南向资金大手笔加仓,截至9月30日持股量为4287.14万股,7月以来连续三个月港股通持股量增长超过1000万股。恒瑞医药港股于今年5月23日上市,上市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到113.17%(包含上市首日涨幅),同期恒瑞医药A股涨幅为29.15%,港股表现显著强于A股。
不可忽视的是,
从港股通持股占港股总股数比例来看,截至9月30日,三季度港股通环比增幅超过100%的个股中,长飞光纤光缆、昊天国际建投、一脉阳光持股比例居前,分别达到69.99%、59.78%、43.43%。
TMGM外汇财经新闻:
【直播预告】
TMGM外汇消息:
数说新机遇:
节后首日策略解析
简要回顾一下,
点击下方预约,锁定直播!
⏰ 时间:10月9日(周四)12:00—13:00
TMGM外汇报导:
???? 特邀嘉宾:国泰海通首席投资顾问 祝超
(执业编号:S0880614030023)
TMGM外汇财经新闻:
????直播平台:数据宝视频号
✅ 全局数览:深度解读假期全球重点市场表现及关键宏观数据
✅ 热点追踪:四季度高确定性的主线赛道挖掘
尽管如此,
✅ 策略导航:市场重点数据、指标分析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 互动答疑:在线解答您的困惑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责编:林丽峰
不妨想一想,
校对:王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