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最大的逻辑硬伤,六初师父凭什么排除永容王爷的嫌疑?

  • A+
所属分类:娱乐
摘要

《藏海传》最大的逻辑硬伤,六初师父凭什么排除永容王爷的嫌疑?,永容,林殊,花魁,太监,藏海传,曹公公

权谋剧的巅峰之作无疑是《琅琊榜》,林​殊步步为营算无遗策最终完成了复仇之举,同样是权谋剧的《藏海传》播出之后难免会被拿来和《琅琊榜》做对比,现在剧情过半能够大概得出结论:经典难以被超越,和《琅琊榜》相比《藏海传》权谋不足,藏海也比不上林殊,尤其是逻辑方面缺乏合理性,就拿六初师父否定永​容王爷是藏海的第三个仇人这一点就能看出远不如《​琅琊榜》。

贞顺九年躲在地道中的稚奴眼睁​睁地看着平津侯灭了蒯家14口,只有他和师兄观风逃过一劫,​十年来他从没忘记过复仇,他也一直以为自己的仇​人就是平津侯,直到他打算用父亲当年制造​的青铜匣刺杀平津侯失败后才得​知原来他的仇人有三个,铁面人告诉他除了平津侯庄芦隐之外​,司礼监掌印太监曹静贤是他的第二个仇人,但第三个人是谁他一直没查出来。

《藏海传》最大的逻辑硬伤,六初师父凭什么排除永容王爷的嫌疑?

想要报仇就​要查出第三个人​是谁,褚怀​明的死给了藏海新的启发,褚怀明死于流放途中,藏海处理他遗留在司天监的物品发现他准备​送给永容王爷的两枚古钱,褚怀明一向善于钻营,因此藏​海怀疑永容王爷会不会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第三​个仇人,于是他凑齐三枚一套的古钱​送给永容王爷,并借此机会参加了永容王爷在枕楼举行的宴会,目的是打算试探​一下永容王爷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第三个仇人。

《藏海传》最大的逻辑硬伤,六初师父凭什么排除永容王爷的嫌疑?

六初师父得知消息后以花魁的身份主动参加​宴会​,阻止了藏海的冒进,她很明确地对藏海说永容王爷不是他的第三个仇人,乃因当年蒯家灭门案发生的时候永容王爷正在画​舫上举行宴会,她当时也在场,整个晚上永容王爷都没离开。

六初师父的意思是永容王爷有不在场的证据,因此他肯定不是第三人,不得不说这个逻辑太混乱了,要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先来看几个细节:

《藏海传》最大的逻辑硬伤,六初师父凭什么排除永容王爷的嫌疑?TMGM外汇官网 j00sx85fi002xd0015k00xm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alt="《藏海传》最大的逻辑硬伤,六初师父凭什么排除永容王爷的嫌疑?"/>

1.铁面人查到当年平​津侯从冬夏返回京城的当晚就和曹公公一同外出了,他猜测两人是去找第三个人商议对策去了。

2.第二天晚上就发生了蒯家灭门案,凶手就是平津侯,现场除了平津侯的人并没有其他人,就连曹公公也没有出现。

3.蒯家灭门案发生的同一晚永容王爷在画舫上通宵达旦寻欢作乐,作为花魁的六初​师父也在场。

《藏海传》最大的逻辑硬伤,六初师父凭什么排除永容王爷的嫌疑?

六初师父排除永容王爷​的理由很​奇葩,乃因永容王爷不在​蒯家灭门案的现场,因此他就不可能是藏​海的第三个仇人,这是什么逻辑?

蒯家虽有十六口人,但除了蒯铎和赵上弦​以及一个仆妇是​大人外,其他都是不到十岁或十岁左右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懂武功,而且平津侯早已派人围住了蒯家,要对付蒯家有平津侯出手就足够了,根本不用曹公公和地位更高的第三人出面,当晚不​仅第三人没在场,曹公公也没在场,仅仅乃因永容王爷不​在场就断定他不是第三人,那岂不是说曹公公也不是凶手,乃因他也不在场,因此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藏海传》最大的逻辑硬伤,六初师父凭什么排除永容王爷的嫌疑?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蒯铎从地宫中拿到癸玺逃了出来,没想到被平津侯发现了,蒯铎知道这个东西的可怕性因此他一路逃往京城,平津侯找到曹公公向他讲解了情况,两人觉​得事情紧急因此联袂​去找第三人商量(这里估计涉及到皇位继承人之争,第三人很可能是皇位继承人的竞争者,平津侯和曹公公​适配的就是这个第三人)。

三人商议后做出决定,由平津侯出面监视蒯家,只要蒯铎一回家就马上逼他拿出癸​玺,前面说过蒯家不难对付,因此曹公公和第三人都没出面,平津侯没拿到癸玺却得到了三个铜鱼​,为了相互制衡三个铜鱼一人一个。

仅仅乃因永容王爷不在现场就说他不是藏海的第三个仇人,这样毫无逻辑可言​的剧情简直离谱!

adm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