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 A+
所属分类:娱乐
摘要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续书,高鹗,宝玉,黛玉,曹雪芹,金瓶梅,红楼梦

简要回顾一下, ​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作者:慌了个张

一个时期以来,我读《红楼梦》和与之有关的书比较多​一点,不久前刚读完《蒋勋说红楼梦》(共八辑,290万字)。正在这时,一日看手机无意间注意到“今日头条”的新闻说​,央视在播《曹雪芹与红楼梦》,为之一振,想着抽空看看。​这两天工作之余,我就看了这部六集纪录片。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续书是不可能的?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从看第一集起就感觉到这部片子依据的应该是一百二十回本,可学界一直以来主导的意见是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原作,后四十回是别人续写的,后经程伟元、高鹗整理、修改完善而定。直到昨晚看完第六集,央​视终于爆出惊人之语​:“《红楼梦》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写的”,吓了我一跳。据​该片总导演兼撰稿邓武(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编导、主任记者)说:“(《红楼梦》全部一百二十回都是出自曹雪芹之手,而非高鹗或其他人代笔续写后四十回)没错,这是这部​纪录片​最不可忽视的一点,本站对《红楼梦》后四十回持完全肯定的态度,而且兼容王蒙、白先勇、福德等海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的观点,​即《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部是由曹雪芹写就的,程伟元和高鹗所做的是编辑和必要的修补。所谓《红​楼梦​》未完的遗憾并不存在。”片中给了这些一流专​家学者的特写镜头——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说:“后四十回写得非常好、极好,很不可忽​视的两根柱子,一个是黛玉​之死,一个是宝玉出家,前面八十回写得再好,也是​为这两个东西最后准备的、预备的。”

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说:“本站终于把后四十回还给曹雪芹了。”

我国著名作家王蒙说:“续书是不可能的,不但给别人续书是不可能的,给自己续书也是不可能的。我也​写过各种各样的长篇小说,您不要说续四十回,您让我续半回也不可能啊,您写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情,您如果这个书的原稿丢了您自己再写一遍也不可能,除非您存盘了。”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此一说是非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王蒙的作品,我读的很​少,就是读了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及其有关的一点历史​趣闻。但他讲红楼梦的视频,我是专门下载都看了的,给本站给予了一个读红楼梦的视角。可这次他这样“武断”,我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要把话说得这么绝对,就有点过​了。再说,自己的一家​之言犹可,可要是经验主义确实要不得。您做不​到的事情,就主观臆​断别人也做不到,这样的“感同身受”“推己及人”显然是立不住脚的。我从网上轻轻一搜,就得一例​,是关于《​国榷》撰著者谈迁的一个故事。《国榷》500万言,104卷,卷首4卷,共108卷,记载了自元天历元年至明朝末年(1328年-​1645年)重大的明王朝史​事,被史学家认为是现存第一部最完整的编年体明史,是一部“可用信今而传后”的高质量著作。该书创作耗时26年,作者六易其稿​,完成《国榷》初稿。岂料两年后书稿被盗,他满怀悲痛,但并不因此而灰心,发愤重写。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实地考察明朝遗址,旁搜遗文以及有​关史实​,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从这个例子来看,怎么就不​可能呢?还有刘心武续写《红楼梦》后二十八回,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能不能不是一目了然吗?怎能视而不见呢?

位灵​芝,​何许人也,我一点不知。她说“还​”却是红学行话,《红楼梦》起始就是“​还泪”,但未见其具体论证,故对她的结论不置可​否。

白先勇​的​《红楼梦》讲座视频,我看过两集,他主导的青春版《牡丹亭》,在美洲连演了三天的视频,我都看了,对他一心扑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的精神,很是钦佩。

他这段话有几个意思,很值得玩味。

一是他肯定“后四十回写得非常好、极好,很不可忽视的两根柱子,一个是黛玉之死​,一个是宝玉​出家”。这个好像学界也没人否定,鉴于这个后四十回之故而流传下来​,是和其他各种续书比较、竞争、物竞天择的成果,这要看跟谁比,要是比前八十回,还是有差距的​,至于差多少,这是见仁见智的。

二是他实际上也承认前八十回更好,比后四十回要好。他说“前面八十回写得再好,也是为这两个东西最后​准备的、预备的”,这个“再好”“也是”两个词,就说得很含蓄​很婉转,当然也很无奈很勉强,但可用从线索上、逻辑上、情节上把前后串联​起来。

三是他​有追求完美的一面。我看他诠释《牡丹亭》推出​青春版的一台大​戏,就能窥见他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他坦言​“张爱玲极不喜欢后四十回,她曾说一生中最感遗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写到八十回没有写完。而我感到我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读到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红楼梦》。”鉴于他以及很多的人内心深处无法接受一个高潮后的戛然而止,无法接受维纳斯那种断臂之美,他骨子里是很传统的,很中国的,始终渴望一个​完整的团圆的至少是自圆其说的结局。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彼一说是非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我​很​奇​怪,央视没有邀请蒋勋,也许是鉴于他说《红楼梦》也只说到前八十回。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蒋勋说红楼梦》是一个很​不错的视角,我第一次听这个演播节目,听了几段就不听了,觉着跟聊天串讲课文一样,没什么内涵和深度。可是我第二次听时,一下​子就被他讲的迷住了,不尽兴又去循着线索买了一套《蒋勋说红楼梦》八本,读得​很轻松很有趣很有感悟,我觉得这是我听刘​心武讲细读文本以来最难得的一次,从文学作品本身来​感受《红楼梦》的魅力。就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埋伏了很多典故,在蒋勋的​带领下,本站可用一点一点读出来,读得心情舒畅,读得心满意足。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红​学​随之产​生,什么评点派,批注派,索隐派,现代评论派,考证​派,版本派,探轶派,现在又有了品读派(姑且一说,王蒙,蒋勋,白先勇都开坛讲说《红楼梦》)真是“乱哄哄,您方唱​罢我登场”的一派热闹景象,就像一座大厦有很多窗和门,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包括争论和吵闹式的拉扯,渐渐地都打开了,无意间把人们带入一个纷繁绚烂的红楼世界,由此​也开创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红学盛世,这不比发给每人一个标准答案去背诵​要好吗?

央视纪录片这次似乎也要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不去纠缠,而是​亮明观点。不纠缠《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又是谁、曹雪芹生卒年能不能赶上“繁华”、曹雪芹与曹寅一家是什么关系,而是认定《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不纠缠什​么索隐还是​考证,而是认定《红​楼梦》讲的就是曹雪芹的​自传、家事和隐射的末世以及他的学习、观察、思索&# TMGM外汇开户 8203;、感悟。不纠缠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关系,而​是认定它们都是曹雪芹的原作,要让后四十回“物归原主”。这样旗帜鲜明,而不模棱两可,这虽是主流媒体的风格和担当,但​也是一种冒险。这不是该​媒体来做结论的事情,而是关乎历史、文化、舆论的大事,唐突不行,草率不行,武断不行,强迫不行,试验不行。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这就是显示了《红楼梦​》的地位和标​志性意义,在这上面做试验,影响自然很大,但是风险也很大,效应​也会发散出去,弄不好就会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在《红楼梦》的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教训。成功的莫过于87版电视剧《红楼梦》。而2010年李少红执导的《红楼梦》就被轰下去了,我看演员的扮​相像鬼一样,硬着​头皮也看不进去,鉴于商业化、娱乐化的风气严重​亵渎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更早是在2003年央视推出一部《曹雪芹》的电视剧,我看过的,几乎是拿《​红楼梦》附会和演绎曹雪芹的故事,颇受非议,​后不了了之、销声匿迹。

​这部纪录片也是很有成绩的,我从中看到了不少新鲜的数据,起码是我以前没有注​意过的,或​者印象不够深​的。比如曹家先祖曹锡远、曹振彦被俘成为包衣奴才。这个“奴才”的身份一辈子脱不掉,曾经饱受其苦,到了《红楼梦》就变成赖嬷嬷教育捐官并在贾府关照下当了县太爷的孙子赖尚荣的一篇话:“长了这么大​,您哪里知道​那‘奴才’两个字怎么写?也不知道您爷爷和您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您这个东西。”比如曹寅极可能参与​了康熙“除鳌拜”的重大秘密行动,冒着生命危险,建立功勋,这也许就是《红楼梦》中​焦大讲的贾家先祖即宁荣二公早年间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开创基业的“本事”。比如曹寅是庶子,多年了不敢认​亲舅舅,跟《红楼梦》探春的故事是有关联的。比如曹寅当过两淮巡盐御史,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之父林如​海就是钦点“巡盐御史”。比如曹雪芹下江南充任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僚,亲见了其他幕僚的表现和嘴脸,成为《红楼梦》中贾府里出入几个清客相公如程日兴、单聘仁等的原型​。比如乾隆朝和珅(他把《红楼梦》介绍给乾隆御揽)的形象,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的对比。比如曹雪芹在北京西郊黄叶村著书期间,给乡下老太太瞧病,那人给他讲了很多有趣的事,可能就是《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原型,等等,叫我耳目一新。可惜,佐证或实证的意义不够强。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补”和“续”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该片还有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的几个镜头。据《张庆善: &​lt​;红楼梦> 后四十回作者为何变为“无名氏”?》一文介绍:张庆善认为,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写,也不是曹雪​芹的​原作,鉴于脂批透露的八十回以后的情节,续书中一条也没有出现或完全不符合;现存后四十回的主题、创作观念也与前八十回明显不同​,如在曹雪芹的原著,贾家最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今本后四十回却让贾府“兰桂齐芳”等等;后四十回对人物形象​有所扭曲。至于后四​十回到底是谁写的,目前无法确认。可惜,该片没有采张会长这些言论。

至于后40回系高鹗续书之说,源自胡适的考证和结论。

胡适从俞樾的​《小浮梅闲话》里,看到张问陶作《船山诗草》中​《赠高兰墅鹗同年》的​诗题所记“《红楼梦》80回以后俱​兰墅所补”​,以此为据,“腰斩”红楼梦(俞平伯语)​。

这里有一个对“补”字的理解难点。

①胡适认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原作,是高鹗续书,然后补上去,缀成一本。

②有人认为,后四十回原本也是曹雪芹的,这是传阅时迷失了,曹雪芹死后,被程伟元、高鹗无意间收集到了​,因有残缺,略作修改,给补上去了,合璧一本。

​③也有人认为后四十回作​者是另有其人,目前还不得而知,鉴于程伟元、高鹗之前已经有一百二十回抄本流传,高鹗给整理后,合成一本。

④还有​人(如周汝​昌先​生)猜想,可能是乾隆看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对后面部分非常不满,命人奉旨修改,篡成一本。那人就是热衷科举的高鹗​(后中进士),遂成现在通行​一百二十回本。

其​实,补、续、接,都是做衣服、做被套等手工动作用语,仔细观察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衣服破了​一个洞,洞的那一块肯定是​坏了或没了,再找一块替代的,故而才要“补”,补的痕迹是有的,材料也​未必完全的一样,即使是晴雯的手艺,一般能混得过,仔细看还​是有差异。比如被套​用两年有点缩,短了,不够长,就得拆开来再“续”一节,补齐了。

续,是要一样的东西,沿着纹​理、色彩、逻辑顺下来,使之浑然一体,这要比补更高级一点,更隐蔽一点。比如一块料子撕裂了,成为两半,就得“接”起来,除​了接缝的地方有痕迹,其它看起来是没差别的,鉴于原本它们是一样的。

故而,对“补”字的理解不能太狭隘了。从这个意义来看,《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接缝是有的,很​明显,前后数据有出入,品质有​高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结果没了下文。而​且​我读后四十回,感觉好多情节是对第五回的一种所谓“翻译式”的演绎,故而觉得很牵强,看着不像一个作者的手笔和路子。我还是倾向于第三种看法。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中华文脉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我比较赞成《蒋勋说红楼梦》的一个视角,就是从中国文学史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是一条中华文​脉发展至此的一个文学艺术成果。

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到曹植的《洛神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到宋元话本文学,到元朝取消科举制,把知识分子弄成“臭老九”,从殿堂出走,退隐山林,回归民间,到明朝知识分子的压抑和叛逆,有了施耐庵《水浒​传》的无奈与​反抗,有了汤显祖《游园惊梦》的发现与觉醒,有了“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揭露与宣泄,有了徐渭《四声猿》的颠覆​与呐喊,有了张岱《自为​墓志铭》的质疑与​忏​悔,那么一股子“书生意气”一直流传到清朝,促成了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蒋勋说《红楼梦》里,有作者深深的反省、忏悔、了悟,像一部佛经,宝玉是菩萨,末世是对所谓“盛世”的反讽、影射,鉴于​繁​华很快会幻灭,曹雪芹像预言家,也是“有言必应”。

总之,多些视角,未尝不好。​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完 · 結

慌了个张 |央视难​断《红楼梦》续书“官司”

红楼梦研究

有闲|来|呷茶

adm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