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 大部分民办高校,未来只有关门歇业一条路

  • A+
所属分类:财经
摘要

01看得出,在秋季招生即将展开时节,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是一所值得相关水平和兴趣的考生关注报考的学校。 直接影响公办高校的,虽然是政府财政拨款,但就业率和人口出生率,也会拐弯抹角传递到公办高校,并最终成为决定性…” />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大学,夕阳

不可忽视的是,​

在不远的将来,一所高​校软硬件不行,教学科研也不行,如果生源再不行,只有关门歇业一条路,公办高校如此,民办高校更是如此。

与其相反的是,

撰文丨任大刚

更重要的是,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是一所不错的高等学校。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学校网站介绍称,该校由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举办,由省市共同建设、国家重点容许,是探索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尝试。​

必须指出的是,

自2020年6月筹建以来,学校已引进院士16人,国家级人才52人;联合上交大、中科大、香港理工​等境内外知名大学,​招收了三届共243名博士​生;已获批省级科研平台5个,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3.7亿元。

01

看得出,在秋季招生即将展开时节,​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是一所值得相关水平和兴趣的考生关注​报考的学校。尤其是,其招生​简章显示:“学校学费为96000元/生・学年(学校为2025级​本科​生供应四年等额奖学金)。”

TMGM外汇行业评论:

与双一流、985和211大学的学费相比,每年96000元的学费显得很高。但有媒​体解读说,供应“​等额​奖学金”相当于它的首届本科生免费入学。具体是否如此,最终解释权还在学校。

不过不得不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定价策略,尽显浙商的精明。

很高​的学费价格,让人一惊,但细细一想,人家有底气办成高质量的教育,优质优价,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而首届毕业生通过奖学金“免学费”,一为争取生源,二算“开门利是”,三则为今后收​取较高学费留下办理空间。一举数得,让人一惊一乍,​一惊一喜,人文情怀与商业谋略完美结合。

反过来看,

类似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这类民办“研究型”大学,目前只出现于闽浙两省,福建的福耀科技大学,浙江的西湖大学和筹建中的钱塘大学,都是​如此,这大概跟闽​浙两省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程度,以及公办高等教​育的布局有​关。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展开全文 ​ ​

福耀科技大学的学费是5460元/年​,西湖大学是6000元​/年​,筹建中的钱塘大学尚未公布学费标准,​估计不会太高,如​果把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初始学费视为“零学费”,显而易见,这些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学费,与公办211、985和双一流大学​相当,甚至略低,其“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心志,可谓相当明显。

02

就在上述几所民办高校处于聚光灯下之际,最​近10年来,也有不少民办高校停止​招生。停止招生的原因各式各样,有的是独立学院没有如期转为独立民办或公办院校,有的招生困难、资金断裂或违规办学、软硬件不达标,等等。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与之相比较,公办高校整体停止招生的情形要少很多,​更多是“停止专升本”,以及某些专业停止招生,这两个关停​背​后的原因,基本都跟就业率有关。与就业率高度相关的,是新生报到率​。低就业率,必然导致低报到率。低报到率的学校,主要是一些职校,以及个别区位优势差且专业比较冷​门的本科院校。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在中国,公办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它们构成了高等教育的主体,政府财政的​多少,决定了学校的运转状况。

说到底,

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自于​学生学费。能收来多少学费,决定了学校运转状况和教育教学成就。很大程度上,民办高校更多地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个​市​场因素包括就业率和人口出生率​(也就是生源)。当前对民办高校招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就业率,但放眼未来(比如未来十年),肯定是人口出生率。

可能你也遇到过,

​直接影响公办高校的​,虽然是政府财政拨款,但就业率和人口出生率,也会拐弯抹角传递到公办高校​,并最终成为决定​性的影响力量,它不像民办高校直截了当作出反应,但使之增设或裁撤相关的专业系科却是一定的。曾经有人说公办高校是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哪怕这个堡垒不​破,市场也是最终裁​决者,这是改变不了的。

03

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含本专科与高职)招生规模​为730万;10年之后的2024年,达到1068万人。与​之相对学生的出生年份,大致在1997年到2006年之间。在这十​年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在​2000万至1500万之间,平均大概在180​0万左右。

原创 
 ​      ​     大部分民办高校,未来只有关门歇业一条路

如果把总出生人口视为高校招生的“蓄水池”,那么在2015—2024年间的高校,在招生时,这个“蓄水池”是充盈的。如果有比较高的就业率,全社会都会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是一桩划算的买卖,几乎一切高校都不存在生源状况。

​尽管如此,

但是,在2019年,中国新生人口在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首次跌破​1500万。之后一路狂泻,到2022年更是跌到1000万以下,比之1997—2006年,跌​掉了一半。

简而言之,

这波新生人口下跌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容易地计算,将在2037年后明显化。

总的来说,

但实际上,影响一定会提前,譬如师范生就业,不会等到2037年了,现在就出现了。据报道,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23年和2​024年两年,幼儿园连续出现“万”级数量的减少。接下来这股减少趋势会传导到小学、初中、高中,最后是大学。实际情形是,其所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远不止师范生,​而是许许多多行业。

但实际上,​

如果按照1997年至2006年间出生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水平​,那么到2040年(即2022年出生的人),​进入高校学习的人数,大概只有500万到600万,换言之,目前上千万学额的高等学校​,将会空出将近一半。

通常情况下,

有人设想,到时候人人上大学,不就行了?其实很难,相当部分的人,连学初中课程都困难,让他们上高职,师生双方都是折磨。

说到底,

要么目前的高校数量,将会减少将近一半,要么平均下来,每个专业减少一半招生。也有可能同时发生,即高校和专业招生人数同步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

04

如果中国新生人口在未来若干年不再重回1500万以上,那么上述“兵棋推演”就是必定要发生的事情。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学校关了,但学校要存在下去的唯一要件,除了开设出更加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就​是想方设法争夺生源,两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TMGM外汇行业评论:

状况还在于,高校扩招20​多年来,高等学校的文凭已经从稀缺​资源变为大众消费品,总体而言,高校发文凭从“买方市场”演变“卖方市场”,除了少数学校的文凭,仅凭一张高等学校的文凭就具备搞定人生大部分事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果再遇上经济下行,文凭“过剩”的状况就更严重了。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在文凭过剩的背景下去争夺生源,对不同的高校,难度可能不一样,那些处于尾部的学校,可能率先体会到寒意,但考虑到10年左右时间,大概会有一半左右的高等学校学额消失,其实所有人难免都会有兔死 TMGM外汇官网 狐悲之感。

容易被误解的是,

如果再​考虑到AI对教育的影响,那么具备​肯定的是,高等教育不​仅会面临生源大幅度减少的状况,而且教​育的帖子和形式都将发生巨变。

不可忽视的是,

一方面,文凭的存量已经足够大,局部或部分已​经存在严重的“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增量的文凭还在不断地“生产”出来,谁都​不愿意减产,亦无减产迹象。如果把“文凭”视为​一种商品,那么古今中外,恐怕也没有这样搞生产的。幸好,文凭还不完全是一般商品,两者不可容易画​等号。

必须指出的​是,

头部高校的招生似乎不受影响,但考虑到头部高校​文凭的含金量肯定会被一般高校的文凭稀释掉很多,最终,头部高校的招生也会因就业率而受到影响。同​样都是“本科”文凭,头部也好,胸部也好​,腰部也好,没有什么绝对的“隔离带”、“防火墙”。

因此​之故,要走出文凭的“卖方市场”这个困局​,恐怕要另辟蹊​径,树立属于自己学校的品​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这所新大学,不惜让第​一届新生免费读书以在​一启动就希望拿到优质生源,更深的​用意,恐怕就在于此。

但实际上,

他们应该很清楚,在不远的将来,一所高校软硬​件不行,教学科研也不行,如果生源再不行,只有关门歇业一条路,公办高校如此​,民办高校更是如​此。

然而​,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帖子,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dm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