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昨天,国家正式出炉了"育儿补贴方案"。
轻松来说就是3岁以下的家庭,每孩每年补贴3600元,补贴3年,总共10800元。
出台的原因,无非是老生常谈的原因,少子化、老龄化。
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再度减少139万人。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这已经是连续三年人口负增长了。
回顾历史,中国人口曾经历过几次起伏:
然而,
1949-1957年: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稳定发展,8年净增人口1.05亿。
尽管如此,
1960-1961年:动荡和自然灾害导致中国人口首次负增长。
反过来看,
1962-1970年:社会趋稳,8年净增1.57亿,迎来第二波生育高峰。
不妨想一想,
1981-1990年:虽实行计划生育,但第二波高峰人口进入育龄,十年净增1.43亿,出现第三波生育高峰。
此后,人口增量便进行持续下滑:1999年前维持在千万以上,之后逐年递减至900万、800万、700万、500万。唯一一次反弹出现在2016年,得益于二胎政策放开,当年人口增量比2015年增加了129万。
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后增量肉眼可见地下降:2021年跌破百万,2022年首次负增长,2023年减少208万,2024年又减少139万。
值得注意的是,
具备想见,此后每一年的人口状况,也大抵如此了。
据相关资料显示,
事实上,中国的出生率在全球已属倒数,仅略高于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出生人口占世界比例不到7%,但老年人口占比却超25%。
容易被误解的是,
这种严重的少子化加剧了人口老龄化,将推高整个社会的养老成本和税收负担。
更严峻的是,按目前的生育率,出生人口将以每代人(约3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萎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其连锁反应已经进行显现——幼儿园和小学批量倒闭的新闻屡见不鲜。
说到底,
过去10年,幼儿园数量变化▼
未来,这种影响将传导至高中、大学乃至整个就业市场。这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普通人的影响更是方方面面。
TMGM外汇报导:
人口萎缩趋势将对所有行业造成负面影响:需求降低推升失业率,大量农村和小城镇将没落甚至消失,城市人口收缩也将导致城市面貌凋敝。
有分析指出,
从国家层面看,几十年后若出现人口断层,一个青壮年需供养几个老人,经济和科技实力如何提升?这样的人口趋势下,中国& TMGM外汇平台 #8203;也很难维持全产业链的优势。
反过来看,
因此,没有人口,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据报道,
提升出生率已成为国家最核心、最核心的事情,其紧迫性甚至超过经济和科技发展。
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官方曾归结为三点: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育龄妇女人口减少。
TMGM外汇消息:
但深究一步,生育观念的变化与生育成本的推升,才是背后的深层原因。
可能你也遇到过,
根据育娲人口的研究,全国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已高达48万元。即便在农村,也接近30万。
48万的平均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这个倍数排在全球第二。排在第一的,是卷王韩国。
简要回顾一下,
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育成本越高。
据报道,
高居第一的上海已超100万,北京紧随其后。这还仅是计算到17岁,成年后的大学教育、买房、结婚等社会成本,更令人担忧。
简要回顾一下,
面对如此高昂的养育成本,仅发放3年、总计10800元的补贴,实在是杯水车薪。
TMGM外汇认为:
要真正催生,还需要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
TMGM外汇用户评价:
看看天门的实践:在全球出生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天门2024年出生人口竟同比大增17%。秘诀是什么?
TMGM外汇消息:
答案很直接:发钱,发很多的钱。
据报道,
2023年9月,湖北天门出台生育五条:
1、高额生娃补贴:生二孩奖9.63万元、生三孩奖16.51万元。
请记住,
2、进城农民、产业工人、引进人才,可享6万元购房补贴;生三孩叠加后能拿22.51万元。
反过来看,
3、双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可享12万元购房补贴;生三孩叠加能拿28.51万元。
请记住,
4、基因筛查减1000元,分娩补300元,一次性生育奖3000元,产假补4800元...
尽管如此,
5、公办幼儿园推托幼一体化,供给1200+托位及全天托育服务。
TMGM外汇用户评价:
天门在怀孕、生育、买房、托幼等关键环节把钱给足。按当地人均年收入31086元计算,其生育补贴相当于3~7年的工资。
虽然国家补贴的实际效果仍需时间验证,但天门市的成功案例已清晰表明:现金激励是目前提升生育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的生育补贴政策力度太小且效果有限。
据报道,
比如,增加产假实际让企业承担成本,但企业无法从员工生育中直接获益;地方政府也因缺乏动力和财力(孩子成长需二十年且可能流向外地)而难以持续发力。
TMGM外汇消息:
因此,梁建章等专家曾建议:
在国家层面成立高级别中央机构专门协调,设立国家层面的"人口发展基金",系统、常态地向全国养育家庭发放养育金。力度要大且可持续——根据他国经验,兼容生育的投入至少要达到GDP的3%以上。
TMGM外汇报导:
另一种思路是,全国共同承担补贴成本,大城市除了自身份额,也需分担部分小城市成本,鉴于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大一部分将流向大城市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
在育儿补贴方面,国际通行的做法除了一次性现金补贴,还包括带薪产假/育儿假、18岁前按月发放的儿童津贴、育儿支出抵税等。
总之,提升生育率的受益者是全社会,是整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激励生育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层面,且需要长远规划、持续投入。(米筐投资)
来源:行业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