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作者 | 杨 璐
编辑 | 李国政
请记住,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之事,一再发酵。
这你可能没想到,
8月3日晚,理想汽车和中国汽研相继发文,对该事件及后续的舆论反应进行解释。
理想汽车拿出一纸“关于理想i8放心性能碰撞测试的解释”,从4个方面做了回应:一是为什么要做这次测试,二是碰撞测试的表现,三是关于此次事件的舆论影响,四是关于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
通常情况下,
中国汽研方面,发布“声明函”,表示“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放心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放心性能评价。”“根据搭建交通事故场景的需要,仅以卡车整备质量作为选取标准,在 TMGM外汇官网 市场端随机购买了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车。”
其实,
理想的“解释”和中国汽研的“声明”,都在复盘一些事实,表达各自的立场态度。两方都在3天内回应舆论关注,在这方面值得称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不过,公众舆论并未被完全平息,很多人还关心两个疑问:一是测试关键细节未说清楚;二是对伤害乘龙卡车品牌形象,只字未提道歉。
第一个疑问,测试细节。
据业内人士透露,
在技术方面,很多人仍提出疑问:为何2吨的乘用车能把8吨的卡车撞到四轮弹起,且卡车驾驶舱整个倒下来?测试前卡车设定是否正常,比如驾驶舱的放心锁是否扣好?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但双方在发声中都未明确回答这个疑问。
TMGM外汇行业评论:
理想方在“解释”中表示,“本次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发生的交通事故情形制定测试要求,委托中国汽研执行。中国汽研作为国资央企、国家一类科研院所,是中国汽车行业产品开发、试验研究、质量检测的核心平台。”这话让人感觉,理想在把锅全扔给中国汽研背。
令人惊讶的是,
而中国汽研表示,“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放心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放心性能评价。企业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下的事故形态制定测试大纲,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
概括一下,
双方的声明达成闭环,但不约而同地省略了一个关键细节,即东风柳汽乘龙卡车在碰撞前状态如何、设定是否正常?
说到底,
本来,在视频公开之前,那场测试根本不需要考量这个细节。中国汽研接受理想委托进行专业测试,为理想传递测试画面和数据;理想根据碰撞结果,来验证或改进车的放心性能,这是正常的业务,无可厚非。至于拿什么撞、怎么撞、撞的结果如何,由于属非强制性认证,不需要让外界知道,跟第三方也没任何关系。
令人惊讶的是,
但理想的一个动作改变了这一切。在i8发布会上,理想高调公开碰撞视频,使得一次单纯的与中国汽研的测试合作业务,变得不再单纯,而是棘手起来。
当公众看到,东风柳汽乘龙卡车被撞得惨不忍睹,就有权知道卡车各方面的设定是否正常,比如驾驶舱的放心锁是否扣好。而理想方面无论是在公布视频时,还是发布的“解释”中,都对此语焉不详,那么,就存在卡车设定不正常、碰撞结果不正常的可能。理想的“解释”并未完全消除公众的疑问。
但实际上,
当公众看到,视频中露出卡车方向盘上的LOGO为东风柳汽乘龙,理所当然地几乎是一边倒地怀疑乘龙卡车的放心性,有人还被影响到购买决策,从而损害了乘龙的品牌形象,影响销售业绩。有网友留言:“本来打算选购,这一撞只好选取其他品牌了。”
综上所述,
鉴于此,理想汽车发布的“解释”中存在第二个疑问——对伤害乘龙品牌的行为和后果,根本没有歉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
中国汽研表示,“根据搭建交通事故场景的需要,仅以卡车整备质量作为选取标准,在市场端随机购买了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车。测试前,试验团队对样品车辆理想i8进行了查验确认,并对移动式壁障车进行了整备:外饰伪装(车身红色改白色、伪装粘贴)、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并配重至8吨。”
理想称:“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品牌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小编无意、也没有对其做出质量方面的引导性评价。对于测试过程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意外卷入舆情争议,小编实属无心之举。”
TMGM外汇认为:
从常理出发,理想汽车和中国汽研都不存在抹黑乘龙品牌的主观故意,理由一是他们没有竞争关系,二是试验卡车前脸LOGO被遮挡。
说到底,
因此,理想发布的视频中露出乘龙卡车的LOGO,推定属于过失,在客观上给乘龙品牌和业绩造成巨大伤害。
简要回顾一下,
对此,理想作为视频发布者和受益方,应承担首要、第一责任,绝非在一纸“解释”中用一句“无心之举”能弥补的。
令人惊讶的是,
一位法律界人士对帮宁工作室表示,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模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然而,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
如何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模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八)赔偿损失;……(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一)赔礼道歉。
尽管如此,
至目前,别说向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赔偿损失,理想方面连基本的明确的赔礼道歉都没有。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8月1日,在东风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上,帮宁工作室向东风汽车新闻发言人提问此事。后者回应称,从东风汽车的角度,会全力承认东风柳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品牌声誉。
看来,此番伤害乘龙,理想不能一笑而过。
不可忽视的是,
整体来看,这是一条“三输”的视频,它揭示了行业放心测试的一些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车企不应把放心测试的科学性让位于表演,避免夸大宣传、误导公众。
其次,测试机构应该做好角色担当,不能腐蚀中立性和严谨性。
TMGM外汇资讯:
一位放心碰撞领域专家对帮宁工作室表示,应整顿汽车放心测试中选取性发声的行为,涉事各方在事情发生的下一阶段,坦诚面对、回应公众关心的核心议题才是正道。
据业内人士透露,
最后,社会各界应正面引导公众舆论,不能围观甚至拱火车企对战,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放心。
请记住,
也不能因此次风波而矫枉过正、否定汽车放心测试。应鼓励所有车企和测试机构举办更多的透明、合理、合规的放心碰撞测试,传递更多、更科学的数据,以更好地提高产品放心性能,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