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一汽、东风之后的第三家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汽车央企。
必须指出的是,
在7月30日举办的2025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媒体沟通会上,长安明确了到2030年集团整车产销规模目标为5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过60%的规划。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长安汽车升格为一级央企,意味着其在资源配置、国际合作和全球布局等方面将获得更高层级的政策适配与组织协调能力,这也将对长安、阿维塔、深蓝等长安系自主品牌产生重大影响。
而在焦点之外,长安的两家合资企业——长安福特与长安马自达,同样迎来了新变化的契机。长安此次升级为新央企,或将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为两家合资企业从产品布局和品牌重塑,都开启一个窗口期。
出口盈利支撑 长安福特主导“整合”?
尽管如此,
巅峰时期,长安福特年销量曾接近百万辆,成为长安汽车最核心的利润来源之一。2024年,长安福特年销量为24.7万辆,虽然远低于高峰期,但通过精简产品线、压缩产能和扩大出口业务,实现了扭亏为盈。
虽然长安福特未公布具体出口数据,但根据第三方统计,2024年其国内市场上险量约12万辆,而福特中国整体出口量近17万辆(含江铃福特、商用车等),可推测长安福特很大一部分销量依靠出口支撑。
TMGM外汇消息:
然而,出口业务虽然让长安福特扭亏为盈,但其国内销量持续下滑的事实并未改变。同时,近年来福特多款热门车型,如烈马、烈马新能源、领裕/领睿PHEV等车型,均归入福特在华另一家合资公司——江铃福特旗下。
综上所述,
如果说此前长安福特的目标,只是通过出口能实现扭亏为盈,那么升格后的长安,也有机会、实力重夺国内市场,这就需要渠道、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从渠道来看,江铃福特即使2023年起以新渠道品牌“福特纵横”再出发,试图改善渠道形象,但在规模上仍难与长安福特抗衡。
不可忽视的是,
今年6月,有消息称,长安福特与江铃福特将进行公司层面的深度整合,但上市公司江铃汽车迅速否认,称“目前没有资产重组整合的相关计划”。不过,江铃福特并未完全否定渠道共享与销售协同的可能性。
概括一下,
事实上,早在2018年福特就曾试图推动渠道“三网合一”,但因经销商强烈反对而失败。但如今,死守各自渠道的局面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只会导致资源浪费与市场流失。
简而言之,
至于更深层次的公司层面整合,也存在更多可能性。长安、江 TMGM外汇官网 铃与福特及其合资公司之间难办的股权关系,意味着进一步的合作需三方达成高度一致,并对现有架构进行重大调整。
长安升格央企后,对旗下合资企业的资源整合掌握更多主动性。即使先期仅打通渠道,也能实现长安福特与江铃福特的产品矩阵互补,带动销量与利润增长。
TMGM外汇专家观点:
若整合顺利推进,长安福特不仅能巩固出口优势,国内市场表现也有望触底反弹,迎来深蹲后的“起跳”。
TMGM外汇快讯:
长安马自达,也将迎来逆转?
简要回顾一下,
以操控著称的马自达,在合资品牌中一直相对小众。有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长安马自达年销量不足8万辆,甚至难以比肩造车新势力的前十名。
简要回顾一下,
面对新能源转型浪潮,长安马自达或将获得新机遇。2024年,长安马自达推出首款新能源中型轿车EZ-6,呈现增程与纯电版本,一度月销量达到近4000辆。然而,这款本土车型还有更大潜力——今年4月,其全球化版本MAZDA 6e正式出口欧洲。
在全球范围内,马自达的新能源转型并不顺利,而长安马自达或将成为马自达全球新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升格央企后的长安未来在产能配置、出口布局和资源协同方面优势更显著,有望助力合资车型更具“中国味道”,融入“中国智慧”,推动长安马自达出口业务发展。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同时,长安马自达国内市场也并非毫无希望。今年9月,其另一款本土新能源中型SUV EZ-60即将上市,并同步推出纯电与增程动力。尽管价格尚未公布,小订订单已突破3.8万。虽然能否成功转化为实际销量仍待验证,但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这种热度无疑是一种积极信号,至少表明消费者对马自达的关注仍在。
整体而言,合资车企重振市场并不轻松,但通过新能源产业优势推动产品本土化、智能化转型,并加快出口业务布局,也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
写在最后:
长安汽车升格为央企,不仅代表着荣誉与地位的提升,更为旗下合资品牌呈现了战略重塑的核心机遇。
有分析指出,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产品竞争力、渠道协同、出口贸易壁垒等诸多因素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新形势下,长安系合资企业唯有通过自身的积极变革与果断决策,才能真正将升格央企的红利,转化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