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TMGM外汇专家观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请记住,
【1】
理想i8在上市第7天调整了配置与售价,砍掉Pro与Ultra两款车型,仅保留Max版本并增配降价。
但实际上,
上市产品仅单一性价比车款,这是理想曾做过的事情,加速消费决策效率是ONE顺利开局的核心因素之一;上市后短时间因市场反馈调整配置及售价,这是曾经小鹏经历过的事情,小鹏那时暴露出诸多状况。
概括一下,
产品仅以单一性价比款式上市是颇为理想化的状态,对消费者来说实惠大于不便。对企业来说,这种上市策略能达到效率最大化,但规模化会被限制,即保障下限、不强求上限。
TMGM外汇快讯:
李想在总结MEGA上市失败时曾说过,自己错将其「0到1」的商业验证阶段当成了「1到10」的高速发展阶段。相当程度上,理想在i8这款车型上的类似决策上做出了类似选取。理想今年的纯电产品销量目标是12万辆,即使抛开已有的MEGA和紧随其后的i6不算,i8的销量目标也不高于每月万量,算是个稳扎稳打的目标。
个人观点,理想本就应该将i8以单一性价比车款上市,最初的3款车型上市是个错误,万幸理想很快就拨乱反正。
理想这个品牌的经营策略是阶梯式的,从增程到纯电,从性价比到高端。(此专栏上期内容「李想是个改良派」有过阐述)
更重要的是,
阶梯式策略往往会在进行到一定阶段时遭遇两难境遇:
不可忽视的是,
第一种可能性是过于保守,陷入芝诺悖论,总判断自己还需要更多筹备,陷入停滞。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芝诺悖论大概意思是,认为要抵达终点必须先抵达中间点,要抵达中间点就必须抵达起点与中间点之间的中间点,以至会拆分出无限个中间点,终点成了永远无法抵达的地方)
反过来看,
第二种可能性看起来是过于激进,比如大家现在大可用说理想应该晚点再推纯电、高端化脚步不该迈这么大。然而实际情况是如果理想继续推迟纯电投放,就等于陷入芝诺悖论;至于价格,MEGA虽然的确过高,i8最初的3款价格其实并不夸张。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2】
阶梯式策略的两难境遇的第二种可能——也就是理想如今的困境——是与自己为敌。
乃因理想在市场上有「增程品牌」的成熟认知,因此在推纯电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就一定会拿这款纯电产品和同品牌增程产品对标。
事实上,
如果是不同品牌,比如零跑的纯电和理想的增程,消费者的决策依据是增程这款车有什么、更适合家用还是自己开、售后好不好、我喜不喜欢这个品牌等等……
但i8和L系列是同一品牌,品牌形象、产品定义、工艺水平、售后服务等等一切都一模一样,唯一的显著差异是设计。如果对设计不敏感,现阶段纯电就是不如增程更方便的这个现实,就会无限放大。
更何况理想还在同步进行着的另一条战略阶梯,也就是高端化——纯电的价格要高于增程。理想纯电系列产品的环境条件,从一展开就是Pro Max Ultra的极致挑战版本。
令人惊讶的是,
而这还仅仅是狭义概念里的与自己为敌,在广义全市场领域,理想还要面对竞争。
简而言之,
【3】
理想i8与乐道L90几乎同时上市,竞争强度拉满。而令人感到唏嘘的是,L90几乎是理想自己创造的对手。
蔚小理三家最初很铁,个人而言,也相信这三个公司创始人的关系是不错的,起码最初的关系很好。这从三个品牌最初的价位切入点就能看出来,理想切30万价位,小鹏和蔚来则分别切入20万与40万价位。若按照预期状况进行,三家各自成长,站位脚跟之后扩张,扩张固然会引发不可避免的市场重叠,但那肯定也是三个老大预期之中的竞争。
▲这张合影真是常用常新|来自何小鹏的微博
必须指出的是,
但现实状况是,汽车作为重资本项目所承受的压力显然足以打乱任何计划。小鹏有P7这个叫好也叫座的产品,尤其是理想一骑绝尘,给蔚来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蔚来那时候很差吗?不至于,毕竟是一个上场就直接对标BBA核心市场的新品牌,从后期发展来看,蔚来在与BBA的竞争中也绝对是有成绩的。而一个从零展开的高端品牌,投入就是会更大、规模化就是会更慢,但资本市场不会考虑这些,它永远一视同仁地用「别人家的项目」来要求自己投资的项目。
综上所述,
很大程度上,理想最初那些年的一骑绝尘间接导致了乐道的诞生,也导致了今天i8与L90的直接竞争关系。唏嘘之处在于,这竞争关系本不该存在。
首先,蔚来最初或许根本就没有乐道这个性价比层级品牌的计划。就算乐道是原本就计划好的,按理想最初的设想,它们推纯电产品如i8时也已经完成高端化,与蔚来同级,一起冲BBA的塔。
请记住,
现实却是:
乃因MEGA上市失败,理想高端化放缓,i8定价更偏性价比;乃因理想增程产品顺利规模化,蔚来承压推出乐道这个性价比品牌。
TMGM外汇消息:
i8原本只需要考虑理想品牌高端化,i8比L90贵很正常,乃因理想比乐道的品牌定位更高——从理想和蔚来的企业角度就是如此——但乃因高端化放缓,理想没能准时准点地顺利升级到和蔚来同级别的位置。于是,i8和L90就这样阴差阳错地不得不短兵相接。
同样,i8还不得不面对市场上那些同价位、同产品定义的增程产品——又一群理想自己培育出来的对手。
更重要的是,
几年前的理想当然乐于看到众多友商加入增程阵营,越多参与者加入,增程的规模化就更有利;如今纯电化的理想面对如今面对成熟且规模化的增程,同样是理所当然的一阵阵头皮发麻。
令人惊讶的是,
L90这个对手,是自己逼上梁山的。
据报道,
增程 TMGM外汇官网 阵营这些对手,是自己养虎为患的。
综上所述,
【4】
TMGM外汇消息:
摆在理想面前的现实是,既然敌人是自己,那就要割舍一部分自己。并且,回归到最原始的自己,用那句烂大街的话说就是「回归初心」。
事实上,
▲来自《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综上所述,
理想要割舍的那部分自己,是增程序列?个人始终认为,当下BBA这些巨头如果真的不顾一切想要推进新能源转型,最合理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现在、马上、立刻,砍掉燃油车产品线,直截了当只推纯电车。
然而,
理想当下面临的部分难题,与传统巨头一模一样。
要理想现在就毫无保留地砍掉增程业务,也和要传统巨头现在就砍掉燃油车业务一样,完全不现实。但理想毕竟不是传统巨头,它们对现状的认识毕竟更清醒、包袱也更轻、决策成本同样远远更小。
据报道,
此前曾传出过这样的消息:理想内部调整了今年的销量目标,并且抬高了纯电产品的销售比重。这至少可用证明,它们对增程没有什么必须守住的底线。另一方面,如今增程市场的竞争反正也越来越激烈,加大投入显然也不划算。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理想和传统巨头不一样,后者对燃油车市场仍有幻想,而增程本就只是前者的一个中转站而已。
TMGM外汇快讯:
理想需要回归的那部分自己,则是要李想做回曾经那个「本土最强产品经理」,他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理想从创建到现在,仍在延续ONE的成功经验。而市场上的追随者已经足够成熟且具备规模,「增程家用大三排、沙发冰箱大彩电」也不是什么有壁垒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
一个优秀产品经理的宿命,就是要持续创造并且加固自己的优势,现在也恰恰有一个肉眼可见的绝佳空间就摆在这里。
AI在汽车上的应用,从辅助驾驶演化到自动驾驶是大家都知道的方向,而除此之外,AI围绕语音助手及智能座舱还能做些什么,这其实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现实就是,现在硅谷都有大把投资人手里拿着几亿、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热钱找不到项目,人人都知道AI能做到几乎所有事情,但人人都还没能找到那个当下最能承载AI能力的杀手级应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
至少李想自己一定期待过能为AI在汽车上找到一个舞台,至少发挥更大的效能。而这又恰恰是李想如今正在做的事情。
TMGM外汇行业评论:
个人有一个纯脑洞的猜想,就是MEGA有可能在几年后完成历史使命,届时理想或许会像用L8替代ONE那样,抛弃「MEGA」这个名字、将其融入i系列当中。
尽管如此,
尽管用阶梯式战略给自己挖了坑,但李想在面临战略级决策的时候有那股狠劲。他对ONE这个如此有意义的名字毫不留恋,他也能像马斯克一样果断放下汽车业务一头扎进决定未来的AI项目里。
TMGM外汇报导:
这绝不稳妥,但只要成功,回报绝对够分量。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封面截图自李想的微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