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请记住,
2023年2月26日,华兴资本控股(01911)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自2月16日以来,公司一直尝试联系并确认包凡的情况;目前董事会已获悉,包凡正配合中国有关机关的调查。
不妨想一想,
2023年2月26日,华兴资本控股(01911)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自2月16日以来,公司一直尝试联系并确认包凡的情况;目前董事会已获悉,包凡正配合中国有关机关的调查。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而就在两年半后的2025年8月8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包凡近期已结束配合调查”。对此,华兴资本回应称“包凡不再参与集团日常管理与运营,其个人生活动态属私人事务,公司不予置评。”
华兴资本大换血
TMGM外汇行业评论:
包凡消失的800多天里,华兴资本经历了一场自我救赎的蜕变。这家曾经高度依赖创始人个人魅力的机构,被迫完成了从“人治”到“制度治理”的转型。
第一步是人员精简,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华兴资本共有475名员工,同比缩减16.1%,各个业务部门均走向降本增效之路。在此基础上,华兴资本进一步进行了业务重构。2024年,包凡妻子许彦清提出“华兴2.0”战略R TMGM官网 03;,弱化对传统互联网业务的依赖,转向硬科技、Web3和数字金融等前沿领域。同时,在CEO王力行的主导下,华兴证券完成业务结构优化,形成了财富管理与投行双轮驱动模式。其中,“华兴财富通”数字化平台成为转型的关键载体,聚焦ETF指数基金、家族信托,管理规模突破300亿元。
但实际上,
2025年5月,华兴资本担任速腾聚创(02498)港股IPO联席保荐人,募资20亿港元;同时作为C1 Fund(CFND)纽交所IPO亚洲独家承销商,实现在美IPO承销的“破冰”。
为何如此坚定地走向转型,还要从包凡消失说起。在包凡消失后,2024年9月,停牌17个月的华兴资本复牌,首日股价暴跌66%,市值从停牌前的约45亿港元跌至15.69亿港元。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2024年,华兴资本总收入分别为15.9亿元、7.98亿元、8.4亿元,经营亏损分别为3.19亿、1.98亿和4164万元,亏损虽有止血,但三年亏损也超过5亿元。另外,具体到公司拥有人应占的年内亏损、经调整的净亏损也有止血的趋势,但仍处于亏损状态。更关键的是,包凡事件后,华兴新经济人民币四期基金和美元四期基金募资提前结束,投资期同步终止;2024年3月,华兴资本以7.91亿元和解协议收回投资权益。
然而,
转机出现在2025年,许彦清与王力行的组合通过战略聚焦、团队稳定和合规重建,推动华兴资本逐步复苏。2025年6月股价回升,并在2025上半年各大FA排行榜上重回榜首。
更重要的是,
创始人光环消退
据业内人士透露,
包凡曾是中国创投圈的“并购之王”,他主导的滴滴快的、美团点评、58赶集三大合并案占中国互联网并购交易额的30%以上;2015年,包凡入选美国《彭博市场》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位列第22位。其社交媒体动态常引发一二级市场异动,单条转发即可带动相关公司股价波动。但两年半的消失让这位“新经济资本之王”的影响力大幅衰减。2024年2月,包凡以“健康及家庭原因”辞任董事长、CEO等全部职务,市场对此反应平静。
更关键的是,华兴资本的管理架构已完成重塑。2024年10月,包凡妻子许彦清被任命为华兴资本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同时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公司进入“许彦清-王力行时代”。
令人惊讶的是,
隐退还是再战?
2025年8月8日,55岁的包凡重获自由,知情人士称他“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均保持良好”。从“并购之王”到调查对象,个人履历上的瑕疵、行业影响力的衰减、关系网络的脆化,以及弱化的行业敏感度,都是包凡必须面对的现实。
熟悉包凡的朋友认为,他不是那种轻易隐退的性格。但时至今日,商业环境已然发生剧变。包凡当年的朋友们公开发声日渐稀少,互联网时代的巨头们似乎集体进入了“预退休”阶段。而华兴资本的转型展示了一个企业的韧性,当创始人突然缺席,机构通过战略重构、团队重建和业务创新实现了自我救赎,在革新治理结构和业务后,华兴资本已经走上了上行通道,截至2025年8月8日收盘,华兴资本股价报6.870港元,市值39.39亿港元,虽远不及巅峰时期的百亿,但已从最低谷大幅回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55岁的金融枭雄可能会再度归来,但属于他的时代也许已经落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