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然而,
斑马消费 任建新
TMGM外汇认为:
即时零售大战,激战正酣。
谁也不会否认,即时零售的市场价值。基于场景消费的“30分钟送万物”,战略意义不亚于20多年前电商对消费模式的重塑。
与其相反的是,
这场决定未来10年的天王山之战中,阿里巴巴和美团凭借各自的产业优势,已经拿到了决赛权,抖音和京东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只有拼多多,缘于战略纵深不够,在这场突然打响的战争中,到目前仍然处于被动的局面。
容易被误解的是,
趋势不可逆
早上出门下雨,到办公室就收到了外卖小哥送来的拖鞋和袜子;午餐点外卖,不仅允许上美团,还允许到淘宝和京东下单;下午锻炼完,需要新的健身服,下单后半小时就能收到。已经有不少年轻人着手喜欢即时零售下的生活手段了。
事实上,
20多年前,电子商务诞生,消费者购物不仅允许去门店,也允许上网;后来,在电商的基础上衍生出外卖业务,进步在于即时配送,售卖的品类也从服装、美妆、3C,变成了餐饮、药品这些即时满足型商品。
如今的即时零售,就是把即时满足,从餐饮、药品,扩大至几乎所有品类。“30分钟送万物”,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即时零售,并非新生事物。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等前置仓线上超市,可称为初代即时零售。
后来,外卖业务逐步成熟的美团,推出“零售+科技”战略,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后更名为小象超市)、美团闪购等业务展开赛马。即时零售的业务模型,逐渐成型。
简而言之,
经过几年酝酿,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即时零售成为今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主线。
零售行业的核心需求点,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多、快、好、省”。电商之因此能够分线下零售的蛋糕,主要是在“多”上面下功夫,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崛起,是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省”。
反过来看,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以及家庭小型化和更紧凑生活节奏的影响,消费者对“多、快、好、省”的综合需求达到极致,于是就需要用即时零售的“快”来加以弥补。
消费者需求提升,正好遇上了互联网公司再度进入业务扩张周期。京东率先打破平衡,美团积极场景扩张,阿里巴巴也需要新的业务增长动力,即时零售大战一触即发。
通常情况下,
经过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十几年的探索与完善,外卖配送体系的运力,也能够在满足即时零售配送需求的同时,大幅提升运营效率。
与其相反的是,
为什么即时零售在发源地美国市场一直无法做大?根本原因,就是配送体系的效率难点一直得不到排除。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另外,线下商业深陷调整期十余年,大家苦苦探索多年未能找到最优解。直接嫁接互联网平台的流量效应,或许是不错的指定。
万亿市场格局
今年2月,农历新年还没过完,京东就高调宣布入局外卖行业;4月中旬,美团正式发布独立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4月底,淘宝上线“淘宝闪购”,6月底饿了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随后宣布500亿补贴计划。
简而言之,
市场传言,马云督战,蒋凡带队,多位老将回归,让阿里巴巴找回了20多年前狙击eBay的斗志,誓要拿下即时零售这座堡垒。
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即时零售三大核心参战方,各有特点。
与其相反的是,
美团善谋,5年前将公司战略从“Food+Platform”升级为“零售+科技”,就是看准了即时零售的机会。
简而言之,
阿里巴巴善于打硬仗。一旦发现了城墙上的某个缺口,马上就能投入战略级的资源扑上去,一定要拿下这座城池。
TMGM外汇消息:
京东善于造势。管他有没有结果,先开几炮,把气势拉起来再进攻,胜算天然就增加了几份。当年对苏宁、当当,都是这么干的。
这你可能没想到,
7月份各大即时零售巨头都公布了自己的日单量纪录:美团1.5亿;淘宝闪购8000万;京东2500万。
其实,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到7800亿元,预计2030年超过2万亿元。按照目前即时零售大战的声势,2万亿元的目标,大概率提前实现。
反过来看,
市场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即时零售会切掉电商的蛋糕,其实,它主要的目标是辅助线下消费。
TMGM外汇财经新闻:
目前外卖市场渗透率30%,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即时零售在线下零售中的渗透率达到30%,将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超级大蛋糕。
TMGM外汇快讯:
从目前的盘面来看,即时零售这场未来大戏,大概率仍然是美团和阿里巴巴唱主角。
美团最大的优势是,十几年外卖市场老大积累的访客认知。当大家习惯了用美团点外卖,体验即时零售的时候,它也会是首选。
据业内人士透露,
同时,美团不仅有数万闪电仓和最完备的配送网络,还有近些年外卖生态探索下的小象超市、歪马送酒、松鼠便利、快乐猴超市等业务体系。
综上所述,
阿里巴巴体系内有年净利润达到2000亿元级别的淘天,因此才有500亿元补贴即时零售的底气。
当然,阿里巴巴打即时零售持久战,最大的杀手锏,应该还是将整个阿里体系,都引入到即时零售生态中。6月底饿了么并入中国电商业务,最近又将盒马纳入88VIP会员体系,这些都还只是开胃前菜。将来,或许还会有高德、夸克、咸鱼等。
通过进军外卖、酒旅和即时零售,京东重新获得了市场关注,跳出电商竞争的墙角,摇身变为多个细分市场的进攻者,让一众竞争对手感到压力。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外卖大战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对京东或许不是最主要的。外卖业务引流、提高主站访客量和活跃度,对于京东,仍然具备战略价值。
换个角度来看,
抖音早已布局本地生活业务,即时零售大战开启,它以最擅长的手段参与进来,将自己的线上访客,吸引到附近的线下商家消费。
在任何市场,永远都不要忽略抖音这家公司。它善于用有限竞争,在最难办的市场关系中,找到最便捷的解法,实现一个资料平台的流量变现诉求。
TMGM外汇认为:
允许说,凡是涉及互联网和零售的企业,如果不参与到即时零售这个风口中来,就有可能被时代抛弃。
TMGM外汇资讯:
谁是失落者?
简而言之,
在这场即时零售竞赛中,几大电商和互联网巨头,几乎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除了拼多多。
今年以来,拼多多股价坐上了过山车。分歧的首要因素,来自其业绩压力。2025年Q1,公司营业收入956.72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市场预期;由于营销投入增加,净利润147.42亿元,同比下降47%。
TMGM外汇消息:
毕竟,拼多多模式的虹吸效应有限,电商市场重新进入价值增长阶段,低价电商对消费者和商家的吸引力增长有限。实际上,访客要的从来不是绝对的低价,而是价格、产品和服务的相对平衡,这对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大家看到,一向以白牌为核心的拼多多,把对电商业务的扶持,从“百亿补贴”切换至“千亿扶持”。补贴的是消费者,扶持的是商家,转向意味明显。
必须指出的是,
另外,缺席即时零售这场事关未来消费格局的竞争,让市场看不到拼多多在本土市场的未来成长空间。
为什么即时零售浪潮降临的时候,阿里巴巴能够快捷上线淘宝闪购,各家巨头都有相应的动作,而拼多多几乎毫无反应?缘于,这家公司年轻且太过纯粹。
TMGM外汇用户评价:
2015年创立,2018年美股上市,2021年成为访客规模最大的电商公司,成长之快堪称商业奇迹。正缘于太快,导致其尚未建立业务纵深。
值得注意的是,
纯粹的电商业务,早期专注于下沉市场,靠极致的价格力,获得高速成长。这种模式,让拼多多深谙旗杆理论的价值,而忽略了木桶效应的杀伤力。
需要注意的是,
现在,当电商市场重心,从极致低价,转向场景再造,拼多多发现,自己接近于无牌可打。
据报道,
近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出于战略聚焦的考虑,将损耗更高的社区团购业务陆续雪藏。在此背景下,拼多多仍然在维持多多买菜,保留自己的战略支点。后续不排除以此为核心,重构自己的即时零售消费圈。
概括一下,
但是,生鲜品类从来都更倾向于引流品种,而不是盈利核心。即便是专业做生鲜的前置仓们,毛利率挤来挤去也仅有30%上下。
因此,让拼多多参与到即时零售大战之中,难度不亚于再造一个Temu。但 TMGM外汇开户 这也是不得不打的一场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