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反过来看,
“一切为了尊界,为了尊界的一切。”
通常情况下,
“为了这一款车,江淮不仅组建了超过5000人的专属团队,还砸下了超过100亿元的投资,并为此新建了一座超级工厂!”
综上所述,
江淮汽车董事长项兴初的壮志豪言,将尊界推上了豪华“大舞台”,不过,一上来就“梭哈”的策略,也透露出江淮对打入豪华领域的急切。
需要注意的是,
而“急切”的原因,主要还是考虑到江淮这些年的发展确实不太尽人意。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新能源车型一直也没出什么“爆款”。换句话来说,如今的江淮过于“低调”,它需要一个足够拿得出手,甚至能改变客户认知的品牌,为其扭转当下形势。于是,江淮选中了尊界。
TMGM外汇消息:
推一堆“看着差不多”的传统电车,和推一个超豪华品牌,显然还是尊界更有可能让江淮出圈。毕竟,一旦策略成功,江淮允许借着尊界赢得一个“砸开豪华车铁幕”的荣耀,同时还能一举成名,让过往不那么尽如人意的表现,都成为“序章”。
而关键的状况是,这场“百亿豪赌”,能否让尊界成功进入豪华阵地?尊界的出现,到底是一场“救赎”,还是一次“豪赌”?
简而言之,
身先士卒的尊界
TMGM外汇消息:
“一切为了尊界,为了尊界的一切”!最近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在公开直播中对这句话的重申,让咱们看到了其对尊界的重视程度。这句话也被不少媒体解读为江汽已经将尊界品牌看作了集团向科技型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引擎。当然,这也呼应了超百亿元资本投入、智能化工厂建设、全球研发资源整合及供应链流程重构等方面的动向。看上去,尊界的确算是集万千资源于一身的一个品牌。但这其中的隐忧是,江淮从中规中矩的商用车企业,一下子往超豪华乘用车领域跨越,真的靠谱吗?
其实,
一个首款车今年五月份才和市场见面的新品牌,咱们无法通过短短三个月去断定其靠谱性。但一上来就推出百万级超豪华智能轿车的新品牌,其走超豪华路线是必然的。而状况是,江淮持续亏损,也并未有过豪华底蕴,甚至连能拿出来讲豪华故事的历史都没有。这么来看,百万级超豪华客户凭什么信任尊界呢?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中国汽车市场不乏向高端冲击的车企,但鱼跃龙门向来不容易,更何况尊界背靠的还是一家以商用车见长的江淮?如果从中国车企向上跃迁的角度来说,尊界身先士卒,精神可嘉。而从现实角度来看,尊界更像是江淮汽车的一根救命稻草,想要撼动超豪华的大门,困难重重。另外,尊界最初的营销策略也不尽如人意,一上来就来了一次和奔驰的“碰瓷营销”,暴力测试被车主曝光,测试结果也被网友质疑有猫腻。不管是否确有其事,尊界在第一印象上似乎就“输了”。一个新晋超豪华品牌,本就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品牌信用资产,又出现技术自信遇上信任赤字的状况,让人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担忧。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难以改变的认知局限
有些时候,认知是最难改变的东西,如果一个百年豪华品牌推出一款超豪华的车,相信不会有多少人去质疑它的豪华属性。“背靠江淮”这几个字,似乎并不能给尊界带来什么加持。不夸张的说,江淮汽车几十年的商用车基因,甚至可能成为尊界入局豪华的最大阻碍。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江淮制造”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印象已经固化了,这个标签让人很难将尊界和奔驰S级这类豪华车相提并论。而尊界想要走向豪华,又必须得满足百万级客户对“手工工艺”“百年传承”的核心期待。目前来看,这样的“矛盾”,很难调和。
大家对尊界存疑,也并不仅仅源自于“江淮制造”的标签,同时还有对其资金与高端研发的质疑。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24年江淮汽车营业收入为421.16亿元,同比下滑6.28%;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7.8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作为对比,2023年盈利1.5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7.41亿元。这样的财务数据意味着,江淮存在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即便项兴初表示江淮与华为双方共组建了5000人以上的专属研发和制造团队,并且豪掷上百亿,进行新产品研发、新平台打造以及建设全新超级工厂,但这样的资金压力,让人很难不去质疑,尊界后续的高端研发是否能够得以持续。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江淮打造的尊界也有“小家子气”的一面。客观来说,与华为合作,尊界S800的ADS 4.0智驾系统、途灵龙行平台等技术无疑是亮眼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传统超豪华客户来说,这些顶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机械素养才是更关键的部分。这么来看,尊界又有什么呢?如果抛开华为带来的智能化亮点,以及尊界为了展现豪华,在车内用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材料和设计不谈,其似乎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机械素质。比如,奔驰S级有历经百年沉淀的底盘调校、劳斯莱斯有“魔毯悬架”,这些“看不见的工艺”已然成了尊界难以逾越的鸿沟。
另外,尊界走增程路线没状况,但其搭载1.5T增程发动机的执行确实“很迷”。百万豪车配小排量发动机,击中了中国消费者对“排量即身份”的认知惯性,换句话来说,诸位允许说它够用,但够用不足以让百万级客户认可它的价值。毕竟,尊界还没到挂个牌子就能卖出去车的程度。这种机械性能的短板,一方面会让高端客户心存疑虑,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资金压力之下,其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
必须指出的是,
避无可避的生态困局
江淮成功将尊界送进鸿蒙智行,华为赋能一度成为尊界宣扬的大“卖点”之一,其思路确实没毛病。不过,目前鸿蒙智行旗下已经有了不少“亲儿子”存在,尊界想“争宠”,获得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就必须得拿销量说话。现在,问界M9月销稳定,智界R7也在稳步爬坡,而尊界才刚刚着手,真正交付的数据如何尚未可知。从官方披露的数据来看,其上市19天累计大定订单超5000台,首月大定 TMGM外汇开户 订单6500台,这其中有多少是公司采购,多少是个人客户,其实并不好说。也就是说,将来鸿蒙智行会有多少资源倾注在其身上,还很难说。
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状况,在这场合作中,江淮主要还是承担制造部分,华为在技术研发、产品定义等核心环节还是拥有更大话语权。不少人认为,尊界更像是江淮抱华为大腿的产物。当然,不管是不是抱大腿,只要能“红”就行,状况是,江淮缺乏高端品牌运营经验,这与华为渠道的高要求其实是存在冲突的。一旦江淮的品牌溢价能力弱、高端市场竞争力不足等状况在尊界身上折射,其经营困局将会避无可避。
简而言之,
另外,本土品牌的加速围剿也是尊界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状。蔚来ET9以“行政旗舰”定位切入70万级市场,比亚迪仰望U8凭借“易四方”技术抢占百万级滩头,尊界的生存空间其实非常有限。老实说,如今头部车企的智能化水平并没有太大差距,特别是在“华为系”泛滥的当下,更是如此。当传统豪强加速电动化转型,本土品牌以“技术平权”发起冲击,尊界的“华为噱头”“制造实力”又能有多少溢价呢?
总的来说,
结语
其实,
“尊界需要的不是参数对比,而是百年品牌沉淀;不是技术堆砌,而是文化赋魅;不是渠道扩张,而是信任重构。”正如有人评论的这样,尊界缺乏上场豪华的核心条件。尊界想进驻超豪华领域,其身先士卒的精神确实可嘉,但状况是,走向豪华并非是一腔热血就能干成的事。舆论危机、制造基因、经营困局……尊界身上的枷锁,让这场豪赌充满了不确定性。或许,尊界应该思考的是,智电时代的背景下,国产百万豪车该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