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据环球网报道,密西西比河畔的大豆仓库最近有点热闹,不对,是热闹得让人发愁。一台台收割机还在田野里轰鸣着,新一季的大豆正源源不断地运过来,但仓库门口的卡车却排起了长龙,司机们叼着烟卷,眼神里满是无奈——里面实在堆不下了。
TMGM外汇财经新闻:
这可不是什么偏远小镇的个别现象,而是美国大豆主产区的普遍困境。听说啊,光是今年9到10月,就有700万吨新大豆可能要烂在地里,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差不多相当于咱们国家全年进口量的7%呢。更让人唏嘘的是,以前这个时候,这些大豆早该装船发往中国了,可现在,中国的订单去哪了?
但实际上,
要知道,美国大豆出口最近的日子可不好过。就拿8月7日那周来说,大豆出口销售净减了37.76万吨,这可比前一周少了181%,市场原本还预期能增加20到70万吨呢,结果直接来了个大反转。再看看今年1到7月,美国对咱们中国的大豆出口才300万吨,跟去年比,暴跌了88%,创下了近20年的最低纪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屏幕上,大豆价格像坐了滑梯,从年初的12美元一蒲式耳跌到了10美元以下,早就跌破成本线了。种大豆的农民们可就惨了,每英亩亏损超过200美元,一年的辛苦不仅白干,还得倒贴钱,各位说这心里能不窝火吗?
往年这个时候,9月到第二年1月,那可是美国大豆对华出口的黄金期,一年里60%以上的销量都靠这几个月。可今年不一样了,9月的时候,咱们中国的进口商已经订了800万吨大豆,10月又订了400万吨,加起来1200 TMGM外汇平台 万吨,全都是从南美来的。巴西占了67%,阿根廷占了33%,美国连一单都没拿到,这“北美大豆秋季主导中国市场”的老规矩,算是彻底被打破了。
更重要的是,
那咱们中国这边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啊,这都是咱们“战略转单”的结果,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而是主动布局,找到了更合适的合作伙伴。就说南美吧,巴西和阿根廷现在成了咱们大豆进口的主力。咱们通过“一带一路”给巴西投了120亿美元,帮他们修铁路、建港口,这可太管用了。以前从南美运大豆到中国得45天,现在33天就到了,物流成本还降低了15%。2024年的时候,巴西对咱们出口了7465万吨大豆,占了咱们进口总量的71.1%,而美国才2214万吨,占21.1%。今年9到10月,咱们更是把新增订单全给了南美,形成了“淡季储备南美豆、旺季补充北美豆”的双轨模式,再也不用只盯着美国一家了。
总的来说,
这背后,价格和质量是关键。美国大豆乃因那10%的关税,到岸价都到4800元一吨了,而巴西大豆才4200元一吨,差了600元呢。而且美国大豆的蛋白含量才31%,巴西的有34%,质量上也不占优势。咱们国内的饲料企业也很给力,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一年就能减少800万吨豆粕用量,这样一来,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就更少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
更不可忽视的是,咱们自己产的大豆也越来越多了。2025年,咱们国家的大豆产量突破了2300万吨,比2017年翻了一番,这“国内增产+海外分流”的双保险,让咱们在大豆供应上更有底气了。
当然了,这背后也少不了政治经济的博弈。美国在芯片、高端设备这些领域对咱们搞技术封锁,那大豆作为美国农业出口的“压舱石”,自然也就成了咱们反制的手段。咱们商务部说得很明白:“在核心技术领域设限的同时要求扩大农产品出口,本质是经济霸凌。”虽然2025年中美在斯德哥尔摩的经贸会谈暂停了24%的关税90天,但那10%的关税还在,国内的进口商心里都有数,只要关税不彻底取消,美国大豆想回到主流市场,难啊。
有人可能会说,那美国那边就没人管吗?其实啊,他们也急。但状况是,政治喊话处理不了实际状况。美国农业太依赖中国市场了,50%以上的大豆产能都指着咱们呢,全球其他地方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2024年,美国对中国以外市场的大豆出口才占30%,还得跟巴西、阿根廷打价格战,根本占不到便宜。他们也想开拓东南亚、中东市场,可那边运输成本高,饮食习惯也不一样,效果根本不行。爱荷华州大豆协会的人就坦言:“除了中国,没哪个市场能消化咱们这么多过剩的产能。”
现在美国国内的情况也挺多变。农业州一直是共和党的票仓,可现在仓库堆不下大豆,仓储费一个劲地涨,有些农民没办法,只能把陈豆子倒到填埋场,这又引来环保组织的抗议。眼看11月中期选举就要到了,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这些关键选区的农民都放话了:“要是大豆滞销一直这样,以后就不适配共和党了。”特朗普政府搞的那610亿美元农业补贴,在这么大的危机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
其实啊,这事儿背后是全球大豆格局的大变化,从以前的“美国主导”变成了现在的“多极竞争”。巴西能“弯道超车”,离不开咱们中国的适配。他们跟咱们达成了本币结算协议,又一起建物流设施,对华出口成本降低了20%。2025年,巴西对咱们的大豆出口占比预计能到75%,比2018年的35%翻了一倍还多。阿根廷也有自己的招,他们专注于豆粕加工出口,直接跟咱们的饲料企业对接,绕过了美国的大豆压榨产业链,形成了“南美原料+中国市场”的闭环。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咱们中国搞的“去美国化”战略,可不止大豆这一项。在石油、天然气、铁矿石这些领域,都在构建多元供应链,不想再依赖单一国家。在农业领域,就是通过“市场多元化+技术自主化”,把粮食稳妥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美国商务部的报告都承认,咱们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的大豆占比已经超过50%了,这标志着全球农业贸易秩序真的变了。
有分析指出,
现在美国大豆产业陷入了“价格劣势-市场流失-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关税让价格没了竞争力,技术封锁招来反制,政治博弈又让市场排斥他们。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还盼着2025年底或2026年初能有“补单窗口”,但业内人士都觉得,只要关税还维持在10%以上,咱们最多也就买个200到500万吨调剂一下库存,根本改变不了滞销的大局。
说到底,美国这700万吨大豆滞销,不只是一次农产品贸易危机,更是全球化时代“市场勾选”的体现。咱们中国用行动证明了,在核心利益面前,政治喊话不如商业逻辑管用。当美国大豆没了价格优势,破坏了供应链稳定,还搞技术封锁,市场自然会“用脚投票”。
令人惊讶的是,
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想用政治手段绑架市场,最后只会害了自己。对于美国来说,要是真想处理大豆滞销的状况,不如放下零和思维,坐下来好好谈谈,这才是正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