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据业内人士透露,
近阶段,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都不断出现类似的疑问——“我收到了税务局的电话/短信,我被查到有海外收入,要求描述情况并补税”。
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海外收益怎么会被税务局盯上?未来海外投资的税务安排究竟要如何处理?港美股等热门资产还能投资吗?
TMGM外汇财经新闻:
20%资本利得税逃不掉了
2025年年初起,税务部门通过短信、电话和个税APP等向投资港股、美股的中国税收居民发送通知,提醒补办2022~2024年境外股票交易收益申报手续。清查范围大致包括了北京、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地,社交平台有补缴数十万元税款案例。
由于美股牛市长期持续,在中国香港当地开户并投资美股的内地居民大有人在。也有人问,国内不是不让买境外股票吗?
简要回顾一下,
具有争议的一点是,投资者直接在境外券商开户(比如在中国香港、美国的券商官网开户,或亲自在当地开户),争议点在于,这等于是用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用于资本项下的投资,即买股票,其实这违反了外汇管理规定(资本项目外汇收支需经外汇局批准)。此外,资金是否合法合规出境也存在争议。
过去几年,不少投资者人在内地,但通过各类跨境券商布局美股,并得意地和美国当地友人炫耀——“我的美股投资不需要像朋友们们一样缴20%资本利得税,赚到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
但有个冷知识——在美国,即使是购买大额存单、存款等产品,也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
由于境内A股、B股的转让收益一直是暂免个税的状态,因而内地投资人几乎没有纳税的概念。这次境外投资收税的法律依据又是什么?
其实,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中国税收居民需就全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境外资本利得适用20%比例税率,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概括一下,
但是,过去几年的执行力度并不强。2025年以来,税务机关强化跨境税务稽查,启动五步工作法,集中核查2022~2024年境外投资收益。
也有某地方税务局人士对笔者提及:“近几个月税务局大厅确实来了一些人补缴境外投资的税,好像是收到电话或短信通知了。没想到对本站来说,一个正常的政策执行会造成这么大的讨论。”
不可忽视的是,
一位投资者对笔者称:“一个在香港的朋友的确是收到补税通知,她其实都销户了(转为香港永居),但还是被倒查(追溯2022年—2024年)。”
目前,征收标准则是,境外证券投资、资本利得、股息收入、存款利息、境外基金偶然所得等按20%税率纳税,无起征点和专项扣除;股息分红美国预扣10%,中国补缴10%;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个税APP申报上一年度境外所得,需上传交易凭证。
来自TMGM外汇官网:
不多变举个例子。如果朋友们用200万港元买了股票,卖的时候卖了220万,赚了20万——这20万要按20%交4万港币的税(转换算成人民币申报)。
据相关资料显示,
CRS强势来袭
TMGM外汇快讯:
也有人会问,以前境外炒股没人管,怎么突然就严查了?席卷全球且被更加严格执行的CRS是幕后推手。CRS的全称是共同申报准则(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
有金融从业者表示,原来被追溯的投资人账户一般都在100万美元以上,但似乎现在明显低于这一数额。早前主要还是在北上广深,但现在实行下沉。被查的券商主要还是头部的大券商,原因是券商也被要求进行CRS信息交换。
简要回顾一下,
也就是说,朋友们在香港的券商账户每年都会被“打包”发给中国税务局,基本很难藏身。此外,如银行、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都会需要参与信息交换。
容易被误解的是,
TC GROUP税务专家王峻表示,税法早就“盯着”全球所得了。2018年个税改革后,“中国税收居民全球征税”被写得明明白白。以前查不到,现在有了 CRS,相当于给税务局装了“千里眼”,自然要按规矩来。
概括一下,
同时,这几年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监管一直在加强,境外资产和收益是重点。说白了,合规纳税不是“挑选题”,而是“必修课”。
汉坤律师事务所资深税务专家姜冬妮在6月发表的文稿中提及,CRS机制下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税务居民”的判定。
据业内人士透露,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中国税务居民的认定标准分为两类:一是住所标准,即因户籍、家庭或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二是居住时间标准,即 TMGM外汇官网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累计居住满183天的个人。符合上述任一条件者,均会被认定为中国税务居民,一般均需就其全球所得(包括中国境内和境外收入)在中国履行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
但实际上,
个人的金融账户基本都会被申报,如存款账户、托管账户(如股票账户)、投资实体股权、债权权益、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年金账户等。
据相关资料显示,
为啥近阶段CRS来得如此猛烈?究其原因,财政压力与技术提升促使监管加强。
更重要的是,
不过,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其实没有加入CRS,鉴于美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美国通过FATCA实现信息交换。中美虽达成实质性协议,但未正式签署,信息交换机制未完全落地,且具有单向性,中国获取美国境内账户信息渠道有限。
然而,
交多少、怎么交?
很多人不知道,
现实困扰在于,如果真的收到税务局的通知,究竟要怎么应对?如何补缴税?
事实上,在美国,税务困扰一直颇为棘手,且监管十分严格。基本每一个家庭都会在年终结算时雇佣一名专业的税务师来进行报税。这也是为何不少美国华人每年报税时还要飞回美国亲自“谈税”。
来自TMGM外汇官网:
对于中国居民而言,王峻建议,若接到通知,三点非常关键:
很多人不知道,
首先,需先把“家底”摸清楚:列个清单,看看自己在哪些国家(地区)有股票账户,每笔交易的时间、金额、赚了还是亏了;
有分析指出,
再把凭证找齐——交易流水、对账单、资金进出记录,哪怕是英文的,也得整理出来。如果丢了,赶紧联系境外券商补打——这些是证明朋友们交易真实性的关键;
找专业的人帮忙——境外炒股的税务困扰,往往跟外汇、境外市场规则搅在一起,自己瞎琢磨容易出岔子。找个懂国际税收的专家,帮朋友们跟税务局沟通,能少走很多弯路。
简要回顾一下,
一般来说,线上申报渠道便可完成补缴。只要进入账户个人所得税APP(国家税务总局官方出品),在“综合所得”→“自行申报”或“分类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模块,挑选“境外股票交易所得”即可。填写交易时间、买入价、卖出价、手续费、汇率等信息,系统会自动计算应纳税额。
TMGM外汇财经新闻:
但之以致近期有很多人亲自前往税务局,也可能鉴于如果申报金额特别大,或涉及滞纳金减免申请也可能需要线下办理。
其他的线下办理原因包括:交易数据、证明材料需要现场核实(例如银行流水、券商结单),系统中无法自动计算,需要人工确认税基,税务部门点名通知朋友们到场描述情况。
补缴所需资料一般包括:境外券商的交易记录(港股/美股成交单、对账单),银行资金流水(证明资金来源与去向),汇率换算依据(可用中国人民银行每日汇率中间价)和个人身份证明(身份证、税务居民证明)等。
亏了能抵赚的钱吗?
令人惊讶的是,
有国外生活经验的投资人往往会问——那么如果投资亏了能抵赚的钱吗?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王峻分析称,以境内A股为例,亏了赚了,当年内适配“轧差”。比如朋友们买茅台赚了10万,买中石油亏了6万,当年算下来净赚4万——鉴于境内A股免税,以致不用交。但如果净亏4万,也不能用于抵扣应税工资收入,只能自己认。
容易被误解的是,
但相比起海外,做法就不太一样。美国税法允许股票投资亏损(capital loss)在报税时用来抵税,例如,股票、ETF等属于资本资产(capital assets),卖出价格低于买入价格就形成资本亏损(capital loss)。
据报道,
存在什么溢出效应?
由于CRS强势来袭,而且影响实行被更多人感知,因而溢出效应自然也随之而来。
最多人问的困扰无疑是——还有什么海外投资渠道既合规又免税吗?目前,以下几类渠道最为常见——
不妨想一想,
1.QDII 基金:通过银行、基金公司买的“境外投资套餐”,比如投向美股、欧洲股市的公募基金。这是监管最认可的方法,资金出境、投资全流程合规,闭着眼选都没困扰。
尽管如此,
2.港股通(沪港通、深港通):用境内券商账户直接买香港联交所的指定股票,资金不用出境,全程在国内监管眼皮底下,放心执行。不过,境内个人投资者若要开通港股通,则需要存续券商资产持续超过50万元。
这你可能没想到,
3.境内券商的跨境服务:部分有资质的国内券商(比如头部券商)会推出“美股通”“环球账户”,但通常需要获得证监会批准的跨境业务资质,资金走正规渠道出境。
可能你也遇到过,
4.场内跨境ETF:近两年来,有多只布局日经225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德国Dax指数的ETF在中国场内交易市场上市,直接用国内券商账户便可执行布局,且免征资本利得税。亦有不少担心被征税的投资者表示,不会继续向海外账户转账更多资金,会直接布局场内跨境ETF。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