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尽管如此,
在新能源车时代,电池是最不可忽视的零部件,也是车企控制供应链、成本时的最大难题。为了摆脱给动力电池厂商打工的局面,很多车企“撸起袖子”亲自下场造电池,然而想要实现电池自由,并不容易。
不妨想一想,
近期,有消息称保时捷放弃自研电池计划,原因是该模式缺乏经济可行性。由于电动车市场增长低于预期及中美市场环境变化,保时捷取消了自建高性能电池生产计划。
事实上,强如特斯拉也在电池生产这件事上吃了不少亏,遇到不少难以攻克的难题。于是很多人说,保时捷电池项目搁置,并不意外。更甚者,再多一家车企同样放出此消息,也并不感到意外,全在情理之中。
车企重金投入电池自研,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1
自研电池真香但难产
动力电池,一个能占到整车成本40%的零部件,关系着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优劣与否,更决定了车企们在激烈厮杀的市场中的生存疑问。如此不可忽视的核心零部件,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也并非便捷的一句自研自产就能迎刃而解。
首先,其实所有车企们都明白,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自由”,得不断往里面砸钱,且还是非常多的钱。自研电池前期需要高成本投入,生产线属于重资产。其次是后期实现电池量产需要新车销量的接受,还有后续技术的突破与迭代时的个中难度,均超乎想象。
与其相反的是,
正如前文所述,保时捷放弃自制电池的原因,并未做过多解释,只是用一句“该模式缺乏经济可行性”便捷带过,但其实背后的真正原因,很多人不言自明。说到底,钱才是罪魁祸首。毕竟,自制电池首当其冲的便是资金,这是一个切实需要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业务。
TMGM外汇财经新闻:
说到整车厂造电池不得不提到比亚迪,它是做电池起家的,造电池的历史比造车还长,因此比亚迪能拿出刀片电池等出圈产品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而其他主机厂在电池方面的技术与经验几乎为零,如果没有足够多资金的投入,想要从自研电池上获益非常难。
显然,对于眼下的保时捷来说,砸重金去投资看似“模糊”的未来,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新能源汽车市场角逐变得更加激烈,保时捷需要仔细衡量每一笔支出的性价比,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
2
可能你也遇到过,
车企争夺电池话语权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种种迹象表明,车企下场做电池,似乎并不是一门非常划算的生意。尽管如此,为何还有那么多主机厂前赴后继?归根究底就是:电池太不可忽视。
TMGM外汇报导:
首先,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来说成本占比高,自研自产动力电池能够有效降低整车的生产成本,从而在价格上提升销售终端的产品竞争力。其次,主机厂若具备自研自产电芯的技术能力,便可结合电池进行整车一体化设计,通过研 TMGM外汇开户 发、生产制造实力为产品赋能。
最后一个原因是自研电池能让车企掌握核心零部件,巩固竞争力。就像燃油车时代车企将发动机业务牢牢抓在自己手中那样,现在,作为电动车里的“心脏”,电池产业无疑也是车企必须要把控的关键领域。
反过来看,
值得一提的是,车企集体下场研发电池,并没有拘泥于现有的电池技术,而是着眼于对电池前瞻技术进行持续探索。车企将自身对电动汽车需求的理解投入到电池技术的改进中,进而带来电池技术的整体革新。
但实际上,
车企自研电池能带来巨大收益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未成规模化的车企来说,自研电池之路无疑又布满重重危险。如此看来,保时捷放弃电池自研节奏也是明智的,一来如今规模化程度不高,成效收益有限;二来,研发全新技术的电池,投入是无底洞。再说了,能不能研发成功还不好说,别到时候研发出来,别人都已经更新换代,不如现在及时止损。
总结
长期来看,自研电池是车企提高竞争力的好帮手,但这条路很难走,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不仅是保时捷,其实有多家曾宣布自研电池的整车企业已经打起了退堂鼓。毕竟,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也已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车企还纠结完全独立自研并不是一件理性的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