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在消费增速放缓、原奶价格下行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仍在进行着深度调整。从整体上看,在这一环境中,不少乳企都面临着外部竞争压力与行业转型的双重挑战,这种压力也体现在了它们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中。而本平台看到,面对行业承压,三元股份不仅敏捷应对,更在利润、现金流等核心指标上实现了稳健增长。
三元股份2025年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4 亿元,同比增长 66%。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8亿元,同比由负转正。这份财报,印证了三元新任管理层提出的“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的经营理念正在落地见效,其战略定力与改革成效的同步显现。
这一成绩的背后,事实上是三元股份在组织架构、渠道、产品、品牌及人才建设上的全面改革,打响一场翻身之仗,并逐渐进入长期向好的增长轨道。剖析这份半年报中数据背后的举措,便能清晰看到三元股份在行业波动中稳健前行的能力,以及其在长期发展上的定力与信心。
换个角度来看,
战略定力坚定挂帅,改革注入新活力
这场翻身之仗是从组织架构与人才改革实行的。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大背景下,三元股份正通过一场系统性的组织与人才调整,重塑竞争优势。面对消费需求的迭代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有着悠久历史的三元股份并未停留于过去的路径,而是勾选以战略定力为核心,围绕组织优化、人才布局和机制重塑进行深度变革。
尽管如此,
去年2月,首农食品集团总经理袁浩宗兼任三元股份董事长,释放出集团层面对三元股份改革的高度重视。随后,一系列管理层优化调整的动作飞快落地——今年上半年,37岁的陈一接任三元股份党委书记并入选董事,80后新帅陈海峰担纲总经理成为三元股份业务层面的新任一把手。陈海峰拥有多元化的品牌视野以及前瞻性的战略思维,上任后他专注在品牌重塑和经营落地层面,并掌舵三元整体业务的增长,开拓更多创新边界。
其实,
这一年轻化,具有市场化经验的领导班子搭配,既具备跨行业和头部企业的实战经验,又拥有与市场同频的敏锐洞察,为这家公司的改革注入活力。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三元股份董事长袁浩宗
TMGM外汇消息:
三元股份党委书记陈一(左)、三元股份总经理陈海峰(右)
综上所述,
三元股份改革的第一步是组织架构做“减法”。延续2024年总部编制优化46%的思路,2025年上半年,三元股份进一步推动瘦身:奶粉事业部由9个职能部门精简至4个,编制压缩40%,并集中办公于北京;营销体系中后台裁减超过30%,将更多资源倾斜至销售一线。这种调整通过扁平化和敏捷化设计,让公司整体的决策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显著提升。
TMGM外汇专家观点:
与此同时,三元股份在人才结构上实施“加法”。一方面,它从外部引入多位头部企业的高能级人才,补齐品牌和销售短板;另一方面,内部则以“五横三纵”框架推动人才建设,依托“极致青年”“极致新生”等培养计划,系统性锻造近百名年轻高潜干部。这种“外聘引智+内培提能”的双轨模式释放了组织活力,也为三元股份建立起可持续的人才供给供应了战略支撑。
然而,
机制改革同样是关键一环。三元股份通过“短期+中长期”结合的激励体系,将资源更多投向核心骨干和一线作战团队,并在薪酬与职级体系上实现标准化与合理化。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也在组织内部形成了上下同心的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能动性。
据相关资料显示,
事实上,三元股份这轮变革体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战略定力,二是执行系统性。它没有在多变环境下盲目追求短期业绩,而是通过组织、人才与机制的系统改革,为未来市场的持续增长打下基础。这也折射出乳企在消费新周期下的变革方向——传统品牌并非只能依赖存量优势,也有能力通过深度改革重新激活竞争力,在新一轮行业格局中赢得话语权。
渠道产品全面焕新,重塑市场竞争力
与其相反的是,
如果说组织架构和人才机制的重构是翻身仗的基础,那么三元股份在渠道、产品与品牌的市场表现,则是其战略定力的呈现。
但实际上,
具体来看,在渠道方面,三元采取了“精准取舍”的策略。三元股份在财报中也提到,乳制品消费已从单一的饮品补充向多场景、全链条的生活路径渗透,满足身心健康、高质价比、供应情绪价值的产品持续推新。乳制品企业在持续创新的同时,也需紧跟渠道变革抢占市场先机。由此,它主动淘汰低效业务,集中火力投向成长性更高的新渠道,通过定制化产品开发、战略客户深度合作与促销体系优化。
然而,
例如,在北京市场,三元股份重新梳理便利店低温奶布局,并对经销商进行战略优化,提升终端市场控盘能力。在凯度数据显示的2025年上半年北京液态奶市场份额榜单上,三元继续稳居首位,凸显出渠道与市场端改革的成果。与此同时,自今年5月起,三元股份也将渠道优化举措延展至北京以外的重点区域,以更有节奏的路径拓展全国市场。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在产品端,三元股份则坚持“有利润的收入”理念,通过产品的结构性升级,来提升盈利能力。上半年,它推出新品包括“真的好巧”调制乳、药食同源酸奶、极致4.0高蛋白纯牛奶、爱力优稚慧儿童配方奶粉等,精准对接健康消费趋势。
简要回顾一下,
从财务数据上看,三元股份的净利率从上年同期3.65%提升至5.35%,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1.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6%,显示出主业的高质量增长;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4.55%,而去年同期为毛利率25.12%,仅有略微下降,也体现了公司在成本压力下仍然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守住了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冰品业务中的八喜冰淇淋继续维持良好利润率,成为三元股份“传统强项保持稳定、新品矩阵开拓增长”的佐证。
TMGM外汇报导:
在产品和渠道之外,三元股份还不断地扩展边界,为自己在消费端以及资本市场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通常情况下,
例如三元股份现拥有低温鲜、低温酸、常温奶、常温酸、奶粉、奶酪和冰淇淋等“乳品+”产品矩阵,同时不断构筑新增长曲线。基于“乳品+”战略,三元股份成立了公司级KA团队,与麦当劳中国等企业深化供应链合作,同时拓展茶饮、咖啡等跨界应用场景,形成B端业务的稳定订单,并通过场景创新增强C端品牌认知。
在区域市场,三元股份旗下的北京市牛奶公司借助现打鲜奶、现制饮品等亮点,成功吸引年轻群体,更关键的是,这一品牌作为三元的前身企业,承载着老北京记忆,如今通过IP复兴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连接新老消费者的载体。
TMGM外汇报导:
三元股份旗下“三元梅园”也逐渐成长为第二增长曲线。去年完成对“三元梅园”66%股权收购后,三元股份已将其转为全资子公司,并推动品牌全面升级。依托宫廷奶品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的文化背书,三元梅园将传统奶制品与IP运营结合,打造出双皮奶、奶酪、奶卷等系列产品,不仅实现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8%,门店数也突破百家,形成聚焦京津冀、辐射全国的扩张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
从渠道、产品到品牌价值,改革后的三元股份,不仅仅在组织和人才端完成了效率提升,更在市场层面上实现了全面焕新。这种系统性的改革模式,正在帮助它逐步重塑市场竞争力,并为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增长积蓄动能。
“翻身仗”成果斐然,多家机构看好未来发展
不可忽视的是,
在组织与渠道端改革全面铺开后,三元股份的财务表现已成为最有力的证明。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66%,核心业务盈利质量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0.21%,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2.97%,这显示公司渠道运营效率得到大幅优化,成本管控取得了切实成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更值得关注的是,三元股份的现金流结构也实现了质变。上半年,该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由负转正至2.18亿元,这一指标的改善不仅意味着利润的质量显著提升,也表明公司盈利与现金回流的匹配度更强,经营韧性进一步增强,也使公司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拥有了更扎实的财务承认。
很多人不知道,
资本市场也看到了三元股份改革的成效,并对其未来的成长性表示乐观。
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对三元股份给出评级,全部给出了“增持”评级。例如,华西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5年三元股份力争在2024年营业收入基础上实现增长,给予增持。中邮证券的研报也提到,三元股份的经营质量正不断改善,并预计该公司2025-2027年均可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持续增长。
整体上看,从半年报的财务数据到组织、产品和渠道的全面改革,三元股份正在经历一次系统性重塑。
不可忽视的是,
而在这场翻身仗之中,短期利润与现金流的改善并非终点,通过战略定力与 TMGM外汇平台 长期主义思维,为三元注入的可持续发展动能才是核心。在乳业进入新周期的当下,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型不仅让三元股份能够应对阶段性的挑战,也为中国乳业的转型升级供应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在消费增速放缓、原奶价格下行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仍在进行着深度调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