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可能你也遇到过,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会先做增程赚点钱。”近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媒体沟通会上用这句调侃,感慨坚持纯电 TMGM外汇官网 ;技术路线的艰辛与不易。所幸这份坚持正在迎来拐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纯电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48.7万辆,同比增长24.5%,而增程车仅10.2万辆,同比下降11.4%。这“一增一降”表明,增程车持续几年的“增势”已沦为过去,未来纯电动车有望赢得更多竞争势能。
需要注意的是,
增程车动力架构以电驱为主,燃油为辅,其核心构成包括动力电池组、驱动电机、增程器(由发动机和发电机组成),以及能量管理系统等。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增程车少了难办的变速箱系统,由电机直接驱动车轮;与纯电动车相比,增程车增加了一套增程器作为“移动充电宝”,可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发电补能。由于既能保留纯电动状态下行驶时的平顺感,又能靠燃油打消使用者长途出行对电量不足的焦虑,“可油可电”的增程车很快就完成从边缘到主流的跃迁。
不妨想一想,
自从理想首款车型理想ONE以“增程技术”(REEV)为核心,精准排除当时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并凭借这一差异化优势大获成功之后,增程技术就从被车企嗤之以鼻,迅速反转为热情拥抱。传统车企中,长安、吉利、奇瑞等先后将增程车纳入产品矩阵;造车新势力阵营里,零跑持续加码,鸿蒙智行、小鹏、小米等也将增程车作为核心布局;就连此前对新能源技术路线态度谨慎与摇摆的福特、通用、现代等外资品牌,也纷纷披露了增程车的研发与上市规划。
困扰在于,甘蔗没有两头甜。这种“既能又能”的“两全”设计,实则暗藏取舍,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比如,增程系统需要同时搭载电池、电机和发动机,整车重量可能比同级别纯电动车要高。而重量的增加不仅影响能耗,还会降低操控性能。尤其是在高速工况下,电机功率需求激增,增程器需满负荷运转,部分车型的亏电油耗会明显上升。此外,增程器启动发电时,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传统燃油车,也违背“电动化体验”的初衷。
容易被误解的是,
增程车异军突起,证明了击中使用者痛点的核心性,但眼下增程车销量大幅下滑的趋势表明,“痛点红利”并非永恒。随着纯电动车技术不断进步,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续航能力持续提升,以及补能基础设施普及完善,增程车过去依赖的“无里程焦虑”核心优势在被逐渐削弱甚至抹平。目前,主流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普遍超过600公里(CLTC工况);800V高压平台快充模式下,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补能效率大大提高,使用者续航焦虑明显缓解。能够说,如今纯电技术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增值,已大于消费者担心续航里程的体验损失。这一变化,必然会重塑增程、纯电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
据报道,
或许是意识到这一变化,增程车也在不断进阶。一个新的现象是,当前不少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纷纷突破400公里大关,甚至向500公里迈进。换言之,全行业的激烈竞逐,正倒逼增程车完成从“大油箱小电池”到“大电池小油箱”的产品转换。这种“增程下调、纯电上调”技术优化路线,从表面上看,既保留了增程车“无里程焦虑”的核心优势,又大幅提升了纯电采取体验,但本质是在向纯电技术逻辑靠拢。如此一来,增程车“靠小电池控成本、靠油补能解焦虑”的独特优势不仅会慢慢消失,而且还得和纯电动车在“续航、成本、使用者体验”上正面比拼。其结果必然是把整个品类带入一个更尴尬的境地:让人们认识到,或许直接走到纯电会更经济合理。更直白地说,长纯电续航的增程产品,淡出主流市场只是时间早晚困扰。(作者: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