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TMGM外汇专家观点:
今日,港股跳空高开,港股科技ETF(513020)大涨超1.5%。科技股强势攀升,医药股普遍反弹。多路资金持续加仓港股!
必须指出的是,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南下资金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持续净买入港股。从全年来看,南向资金已买入港股超 TMGM外汇代理 万亿,持续刷新年度纪录。
然而,
另外,目前外资正在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国际金融协会(IIF)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外国投资者8月净买入中国债券和股票合计达39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则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正达到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超过90%的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敞口。
值得注意的是,
资金持续加仓港股,主要原因在于:
TMGM外汇专家观点:
1、美联储即将降息。当美国通胀数据已经有所缓解,而就业数据不容乐观,交易员充分消化了美联储年底前降息三次的情景,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或达100%。海外流动性趋松,对利率敏感的港股科技构成利好。此外在降息周期中,伴随美元指数中枢趋势性下修,AH溢价指数或有下降空间,港股性价比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
TMGM外汇快讯:
2、中国科技股迎价值重估。在“AI+”产业链爆发的背景下,港股正从“红利牛”迈向“AI牛”。另外,互联网行业迎来一轮“反内卷”,后续随着互联网平台竞争规范,企业基本面有望改善。
通常情况下,
3、估值性价比凸显。7月A股行情启动以来,科技板块涨幅较大,相对来说港股走势较为弱势,估值当前较低,距离历史高位还有很大的差距,资金持续流入或博弈未来补涨空间。
4:港股热点不断涌现。创新药出海BD持续落地、新能源“反内卷”、互联网企业加码人工智能等,港股科技催化不断。
TMGM外汇用户评价:
展望后市,相关机构纷纷表示看好。财通证券表示,美联储态度转向+就业走弱下,海外流动性宽松,AI行情有望扩散,重视拥挤度低位的港股科技龙头/AI应用。
有分析指出,
招商证券指出,互联网巨头中报“靴子落地”,外卖大战对AI投入影响有限,扩大成长性资本开支,未来高增可期。高端制造板块成长潜力可持续。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仅为纳斯达克一半,有修复空间。
简而言之,
港股科技ETF(513020)网罗港股互联网+创新药+芯片+新能源等科技龙头股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涵盖互联网、医药、芯片、智能汽车等科技龙头股,集齐中国版M7包括阿里巴巴、小米、腾讯、美团、联想、比亚迪、中芯国际等热门股,为布局港股反弹的优质标的,热门行情一键集齐。
简要回顾一下,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11日,指数成分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不预示未来。
TMGM外汇消息:
港股科技走势长期跑赢恒生科技、港股通互联网
值得注意的是,
业绩表现方面,横向对比恒生科技等其他港股科技类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行业分布更加均衡,或更有效地捕捉各个行业上涨空间。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根据Wind数据,港股通科技指数长期跑赢恒生科技指数、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自2018年至今,港股通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60.63%,同期港股通互联网为0.56%、恒生科技为6.11%。
更重要的是,
另外,近一年涨幅上来看,港股通科技指数走势弹性也更大,近一年涨幅超93.075,高于港股通互联网和恒生科技指数。
TMGM外汇消息:
近一年
必须指出的是,
近三年
TMGM外汇资讯:
近五年
请记住,
2018年以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港股通科技
93.07%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56.50%
然而,
6.24%
TMGM外汇认为:
60.63%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港股通互联网
86.31%
51.57%
-17.71%
0.56%
TMGM外汇专家观点:
恒生科技
TMGM外汇行业评论:
70.65%
通常情况下,
44.43%
TMGM外汇行业评论:
-15.87%
不妨想一想,
6.11%
综上所述,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18/1/1到2025/9/11;近五年、近三年、近一年的时间区间分别为2020/9/11-2025/9/11,2022/9/11-2025/9/11,2024/9/11-2025/9/11。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对于港股科技感兴趣的投资者具备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布局机会,一键布局港股科技反弹机遇。
容易被误解的是,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具备关注港股科技ETF联接基金(联接 A:015739;联接 C:015740)。
据相关资料显示,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提及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属于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基金。提及基金为指数型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复制策略,其风险收益特征与标的指数所表征的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相似。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