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据业内人士透露,
【导语:九月车市迎来年度最密集的新车潮,从硬派越野坦克500 Hi4-T到科技旗舰昊铂A800,超20款重磅新车扎堆上市,全域智能驾驶技术迎来大规模量产上车。在价格战与技术战交织的背景下,这场承载着车企全& TMGM官网 #8203;年希望的“冲刺赛”,究竟会引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还是让市场竞争陷入更激烈的内卷?】
据相关资料显示,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TMGM外汇消息:
2025年成都车展刚刚落幕,汽车市场接着迎来了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厂商纷纷在这个黄金时期推出重磅新车,希望借此机会抢占市场份额。今年汽车市场可谓神仙打架,各大车企纷纷端出自己的“拿手好菜”。
据相关资料显示,
有数据显示,今年9月至少有20款新车上市或升级,其中新能源车型超过了70%。智能化与电动化浪潮已来,国内汽车市场的风向悄然而变。
TMGM外汇用户评价:
市场进入新阶段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点。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55.3%,较去年同期提升12.7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消费正式超越传统燃油车,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力量。金九银十之际,车企推新策略明显转向电动化,据行业数据,本月有超过20款新车密集上市,覆盖从十万元内到三十多万元的全价格区间,新能源车已经成为市场绝对主角,在已公布车型中占比超过70%,涵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技术路线。
这你可能没想到,
9月8日,“智能电混四驱轿车”领克10 EM-P上市,这款新车基于CMA Evo架构打造,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英伟达Thor芯片,开启预售24小时即斩获1.29万辆订单。次日,比亚迪方程豹钛7正式上市,搭载新一代智慧生态系统,起售价为17.98万元,成为20万级上下SUV市场的有力竞争者。此外,各大车企在近段推出新车还有以下这些:吉利银河M9预售价19.38-25.88万元,定位大型SUV;全新问界M7预售价格28.8万元起,供应增程与纯电双版本;极氪9X预售价47.99-56.99万元,定位全尺寸旗舰SUV,预售1小时订单突破4万台。这些车型均是新能源车中的优秀代表,属于销量皆被看好的群体。曾几何时,“金九银十”的购车热潮还是燃油车的天下,其市场份额动辄过半,而如今,市场主导权正不可逆转地向新能源车移交,原有格局已被颠覆。
电动化与智能化密不可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用途装车率达82.6%,智能化配置已成为新能源车型最大卖点。在重庆举办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参展企业展示了一系列汽车产业创新成果:AI大模型加速“上车”,车辆逐步具备 “情感感知”能力,通过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车辆可实时监测驾驶员情绪状态,自动调节氛围灯、香氛等。例如长安汽车开发的One Agent智能体架构,已打通从语音识别到逻辑推理、生态调用的路径。吉利银河M9搭载全场景AI Agent智能体和行业首发“端到端AI语音大模型”;问界M7配备华为ADS 4乾崑智驾和标配激光雷达;极氪9X则搭载千里浩瀚H9智驾系统,配备双Thor芯片和5激光雷达。
“人车家”生态也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联合深蓝汽车打造的“人车家”智慧座舱化解方案,接受访客在车上实时操控家中的智能设备,车辆驶入住宅5公里范围内即触发“回家模式”,自动预设家居环境。从今年9月汽车市场的数据来看,市场变革已定,新能源主导与智能融合正重塑汽车产业新格局。
事实上,
新旧王者对决
9月的中国汽车市场清晰地展现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竞争格局的深刻转变,自主品牌凭借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全面创新和精准的市场布局,已然占据上风。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达132万辆,同比增长9%,国内零售份额高达65.7%,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6.6%,与自主品牌76%的渗透率形成鲜明对比。
必须指出的是,
自主品牌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技术突破与产品矩阵上: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直击访客补能痛点,长安汽车则通过多品牌策略实现“多点开花”,在成都车展上,自主品牌从续航、智能座舱到核心技术展现了全球竞争力,并展开改写由外资品牌主导的豪华车市场标准。
反观合资品牌,虽然正积极以本土化创新应对,如上汽通用别克推行“一口价”模式提升价格透明度,宝马为中国市场专门开发搭载阿里大模型的完成系统X,奥迪则通过降低纯电车型AUDI E5 Sportback起售价至23.59万元以求“以价换量”,但整体反响仍难以撼动自主品牌的领先地位。合资品牌虽然底蕴犹存且加速本土化研发,但若无法在电动化产品迭代速度和智能化访客体验上实现根本性突破,短期内难以扭转市场态势,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范式已彻底重塑。
据业内人士透露,
点评
今年9月车市之争已超越单纯产品竞争,升级为产业生态的全方位重构。自主品牌凭借电动化与智能化先发优势占据主动,但合资品牌正加速本土化转型。未来竞争关键,将在于技术突破与访客体验的融合深度。这场变革不仅重塑国内车市格局,更在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供应宝贵的“中国样本”。
据报道,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