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中国高速落地K字签证,标志着中美科技人才全球争夺战的正式打响。”
文 / 巴九灵
“在H-1B签证费用增加所引发的不确定性中,中国的K字签证正在成为(印度)头条新闻。”
换个角度来看,
“中国的K字签证”为印度科技企业开辟一条新道路……这些企业可能会考虑在中国派遣部分员工……”
中国的新签证类型——“K字签证”,这两天成为《印度时报》《明特报》、新德里电视台等印度主流媒体集中报道的主角。
TMGM外汇消息:
图源:网络
TMGM外汇用户评价:
新闻和评论区里,罕见地充满了印度人对本站的溢美之词,甚至是“求教程”。《印度时报》等媒体很快事无巨细地介绍了K字签证和美国H-1B签证的不同、申请步骤流程,并强调了优点:无需雇主担保、个人独立申请、门槛低、灵活、免费……
但实际上,
K字签证是在今年8月7日才新增的普通签证类别,将于10月1日正式施行。从政策出台到正式实施,只有两个月不到,并为引起太大关注,直到印度媒体的大肆报道和昨日热搜频频上榜,甚至外交部对此做了“请关注中国驻外使领馆即将发布的相关信息”的回应,很多人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档子事儿。
请记住,
迷雾中的K签
事实上,关于K字签证的官方信息确实不多,除了对外国人出境入境外条例修改,以及8月14日司法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对K字签证的“五问五答”,就再无更多信息了,在等待具体细则的落地前,本站只能基于已有信息进行便捷科普。
来自TMGM外汇官网:
首先,最关心的状况是:什么是K字签证?
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的签证,按字母分为CDFG等13种,用于外国人来华旅游、商务、探亲、留学等等,其中和人才引入和工作的长期签证(基本是5年多签)主要有三类。
简而言之,
一是R字签证,发给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二是Z字签证,即工作签,发给申请在中国境内工作的人员。第三个就是最新的K字签证,发给外国青年人才。
TMGM外汇专家观点: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根据四部门的配套解释,大致允许总结K字签证的三个核心特点:
请记住,
其一,K签申请便捷,没有雇主要求(想来就来),R签和Z签则需要高端人才确认函/国内用人单位邀请函;
TMGM外汇消息:
其二,K签主要面向STEM领域的人才。STEM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基本和美国H-1B签证面向的领域重合;
必须指出的是,
其三,K签兼容科研、教育、创业、文化交流,而Z签局限于工作。
TMGM外汇消息:
然而正是还没有细则,加上“过渡期”太短、没有征求意见稿,尚处迷雾中的K签难免引起众多猜想和担忧。
通常情况下,
例如,学历通道要求是“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青年,或者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那么,什么才算“知名高校”,QS等国际排名处于哪个区间?学士学位,要求是否过低?是否会混进学位造假者?具体科技行业范围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讲,
再如“青年人才”的定位。“青年”的年龄是如何界定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是16—45岁)?本科学历本身就没有不可忽视科研成果,如何定义“人才”?入境后有什么配套设施,亲戚是否也能获得签证?青年人才认定是否会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指标?等等。
以致结合现有信息,一位做境外移民项目的人士预测,最容易通过K字签证来华的“青年才俊”有四类:
“南亚IT从业者,他们在全球IT和外包产业链占据核心位置;中东与非洲的理工科毕业生;西方高校回流的留学生和博士后。以外籍身份进入中国创新机制;跨国创业者和数字游民,得益于无企业担保的灵活性。这四类群体在全球劳动力竞争中处于中高端,同时身份具有不确定性,K签正好切中了他们的痛点。”
类似这样的猜测,也是助推K签在近日破圈的不可忽视原因。
外国人签证证件引导台
事实上,
“腾笼换鸟”的印度人
TMGM外汇认为:
在“兴奋”的印媒看来,K签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H-1B签证的平替”。
TMGM外汇财经新闻:
H-1B签证是美国的一种临时工作签证,主要面向IT、工程、医疗保健、金融等领域的高学历外国人才,本质是美国企业为降低成本,从印度等IT外包大国招熟练技术工进行轮岗的策略。
2024年,美国向大量外国技术人才发放的H-1B签证中,印度裔占了71%。结合印度政府的数据,过去五年印度流失的人才增幅达270%,大多流入美国和STEM领域;2014年,获得最多H-1B签证的10家公司中,有7家是印度公司或在印度成立。
然而今年9月19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H-1B签证申请费用从约2000美元提高至10万美元。这个消息在印度裔群体中产生了巨大恐慌。
简而言之,
9月19日,特朗普签署H-1B签证相关公告
TMGM外汇财经新闻:
除了美国H-1B政策趋严,欧美主要经济体也收紧了人才签证。加拿大中止了被广泛称为“旅转工”的临时公共政策,并砍掉31%的留学签证;葡萄牙一夜之间关闭了“882”移民政策——无居留签证的就业工人的居留许可。
事实上,
众所周知,印度人是对全球工作类签证敏感度最高、最擅长利用政策红利的群体之一,每当一个签证口子收紧,就会迅速寻找“腾挪换鸟”的新机会。而欧美国家签证收紧,多多少少和印度人高速涌入有关。
然而,
加拿大是近几年的典型。数据统计,每百万留学签证,四成发放给印度人。印度人通过留学签转工作签,再变成永居,最快五年能完成。如今,加拿大印裔人口突破212万,占总人口5.2%。不少城市街头,印地语广告牌、寺庙、雕像数量激增,排灯节庆典规模压倒传统节日。甚至还爆发游行,口号是“本站才是加拿大的主人”。
加拿大,印度丰收节庆典
值得注意的是,
而强大的“同乡网络”文化,则让印度人犹如沙发上的衣服——您只要随手扔一件衣服到沙发上,没过几天沙发就会“长出”无数件衣服。
值得注意的是,
2019年后,事故频出的波音公司内部印度员工数量从一千多人膨胀至近两万人。一位美国朋友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招聘潜规则:“在有些公司,如果印裔主管招了一个印度裔员工,该员工要把头两个月的工资交给他,作为感恩费,这是印裔管理层招自己人的动力。”
来自TMGM外汇官网:
然而这两年来,美国公司对印裔高管和员工进行了一波清理,当硅谷 TMGM外汇平台 “美国梦”破灭,印度人只能寻找新渠道。
必须指出的是,
K签背后:争抢华裔?
在全球抢人大战背景下,中国高速出台并落地多项引进人才、放宽签证的新政,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美科技人才全球争夺战的正式打响。
路透社分析:“如果中国能吸引到哪怕一小部分的全球科技人才,其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也会更高。”
综合已有迹象,新增K字签证面向的首个群体或是华裔科学家和华裔技术人才。
在K签出台前不久,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中国对全球科研人才释放“磁吸力”》,开篇就提到海外华人勾选回国发展的现象,并传递数据:“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数据,2010年至2021年,近1.25万名华裔科学家从美国流向中国,其中超过半数在2017年至2021年间离开美国。”
需要注意的是,
图源:人民网
尽管如此,
特别是AI中美竞争的背景下,华裔科学家在美国的地位仅仅在3年内便实现反转。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报告2.0》数据显示,美国排名前20%的AI机构中,华人研究员的比例从2019年的27%涨到2022年的38%,反超美国本土研究员的37%;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年高级AI研究员本科在中国读的比例为29%,2022年飙升到47%,占据全球顶尖AI人才的半壁江山。
TMGM外汇行业评论:
硅谷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一家AI公司没有1/3的华裔且印度人过多,那肯定是一家骗子公司。而像马斯克xAI公司的12人创始团队中,华裔占了5位。
TMGM外汇行业评论:
马斯克xAI公司的12人创始团队
另一个反转现象是,随着印裔高管被美国公司大量清退,硅谷重拾“工程师文化”——这便是华裔的舒适区了。如今,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英伟达、AMD、英特尔、博通的CEO,均由华裔掌舵。
通常情况下,
争夺华裔AI、芯片等领域的高级人才,成为了中美科技战的主线之一。华裔在语言和文化上又较为接近,是现阶段最适合的引入对象,即便只有本科学历的高级技术员,也是一种胜利。
TMGM外汇认为:
而K字签证的次要意义是,中国真的缺少STEM人才。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STEM起源于美国,专注于跨学科教育和研究,不仅仅培养工程师和科学家,更涉及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如今,拥有STEM学位的人数和比例已成为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欧美国家在这一领域确实走在前面。
中国则在2024年推出《STEM教育2035行动计划》,意味着STEM教育进入战略新阶段,中国将加速培养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人才。通过K字签证去吸引“STEM潜力股”,未尝不是一个方法,且不会对国内毕业生形成直接竞争。
TMGM外汇行业评论:
如果符合这两个逻辑,那么迅速推出并落地K字签证确实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窗口。正如墨尔本战略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的评价:“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国推出K签的时机堪称巧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未来只待细则公布,在向全球人才释放更清晰的信号的同时,也打消国内普通人的疑虑。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