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反过来看,
出品丨搜狐财经
作者丨柴鑫洋 闫思羽
编辑丨李文贤
“有病去医院,有事找法院。”王老吉居然“爆粗开怼”加多宝!
官方账号下场开怼,这到底是怎么了?
综上所述,
这场争执的起因,是加多宝在国庆前宣称它在加拿大和欧盟的法院诉讼中“维权告捷”,成功捍卫了海外“王老吉”商标的合法权益。
TMGM外汇报导:
王老吉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就针锋相对地发出严正声明,指责加多宝是通过海外离岸公司进行的“恶意开户”。
尽管如此,
并说自己早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 TMGM外汇平台 区完成了“王老吉”及英文品牌“WALOVI”的商标开户,还成功在10个国家/地区撤销了加多宝的商标。
不可忽视的是,
但国庆假期一结束,两方又开火了。加多宝又发了一篇声明,再次重申自身立场。加多宝称,在2000年初合法获得海外“王老吉”商标所有权。
这下王老吉的耐心消耗殆尽了,于是就有了十二字回应——“有病去医院,有事找法院,谢谢”。
必须指出的是,
有多位律师表示,王老吉与加多宝的海外商标纠纷,主要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治理体制与标准存在差异。
TMGM外汇认为:
王老吉和加多宝这出“商战连续剧”播了十几年,从商标、红罐包装到广告语打了个遍,官司金额高达数十亿。现在啊,海外市场成了他们掰手腕的新擂台。
据相关资料显示,
现在情况是,红罐包装装潢权益由双方共同享有,加多宝在失去 “王老吉” 商标后,推出自有品牌 “加多宝”。
这两个品牌为了一罐凉茶,打了整整十来年的商战!这生意到底有多赚钱?
2007年,王老吉的总销售额接近90亿元,一举超过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红牛,成为中国罐装饮料第一品牌。到2010年,王老吉的品牌价值甚至被估到了1080亿。
为什么后来王老吉比加多宝更赚钱呢?
尽管如此,
其实一展开,加多宝似乎卖得更好一点。
2012年,广药集团收回了“王老吉”商标;加多宝借力冠名《中国好声音》及高频率的改名宣传广告使品牌迅速崛起。这一年是加多宝的高光之年。
从某种意义上讲,
加多宝当年销量突破200亿,董事长陈鸿道也以80亿元财富值,位列胡润富豪榜第151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那一年,双方的数据战打得火热,都自称是市场第一。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但是,2012年之后,加多宝的销量就展开持续下滑,挽不回“王老吉”商标损失的颓势。
TMGM外汇消息:
目前在植物饮料市场,王老吉占据了接近50%的份额,优势很明显。它的毛利率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44.67%,这水平比康师傅、统一都要高。
事实上,
再看看加多宝,这些年的日子确实比较难过。
官司输多赢少,还遭遇过CEO离职、裁员风波、资金链断裂。市场份额也在下降,到2025年6月,在全国植物饮料市场,加多宝的份额是28.31%,远低于王老吉的46.33%。加多宝多次想上市融资但都没成功,这无疑限制了它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
有趣的是,在超市货架上,这两个品牌总是放在一起。但对比一下,会发现王老吉总是比加多宝贵那么一点点。比如,王老吉一罐卖4块,加多宝就卖三块九;整箱购买的话,王老吉能卖到59.9元,加多宝则是49.9元。王老吉一提卖19块,加多宝一提卖18块。但即使价格更便宜,加多宝也卖不过王老吉。
这么看来,打了这么多年,目前的赢家好像是王老吉。
必须指出的是,
但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会发现一个更残酷的事实:在加多宝和王老吉长达十年的缠斗中,整个凉茶品类可能都输了。其他那些二三线的凉茶品牌,在这两家广告营销、渠道抢夺、价格战的影响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综上所述,
王老吉虽然官司赢了,拿回了商标,但没能让生意一直红火下去;加多宝呢,总算挺过了品牌改名这一关,却鉴于战略失误错失转型良机。
总的来说,
凉茶曾经经历过辉煌时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规模和行业增速有下降,尽管近年市场略有回暖,但与新式茶饮无糖茶饮等品类相比,凉茶已逐渐被边缘化。
今年上半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营收65亿,净利润达到13亿元。距离巅峰时期,业绩已经下降很多。
以致,这场旷日持久的凉茶之争,或许没有真正的赢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