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通常情况下,
(图片来源:网络)
TMGM外汇认为:
出品 | 搜狐财经
但实际上,
作者 | 冯圆圆
总的来说,
近日,线上恋爱交友平台米连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引发市场关注。
但实际上,
作为一家以“线上红娘”为核心的情感社交平台,米连科技凭借独特的三方视频相亲模式,在近几年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然而,高增长背后也隐藏着业务集中、成本高企与合规争议等隐忧。
综上所述,
当情 TMGM官网 感需求遇上商业变现,米连科技的IPO之路,不仅是对其商业模式的一次检验,也折射出整个情感社交行业在发展与规范之间的艰难平衡。
然而,
情感社交,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米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连科技”)是一家主打在线情感社交的平台,便捷来说,就是一家“线上相亲平台”。旗下产品包括伊对、贴贴,以及面向海外市场的HiFami、Chatta和Seeta等。
据报道,
(图片来源:米连科技有限公司招股讲解书)
其中,“伊对”是米连科技的拳头产品。今年上半年,仅伊对一个APP就实现收入约15亿,贡献了公司近八成的营收。
从财务数据看,这门“恋爱生意”确实利润可观。2022年至2024年,米连科技从亏损0.13亿扭转为盈利1.46亿;而今年上半年,米连科技的利润已达2.62亿,毛利率高达49.5%。
与其相反的是,
米连科技之故而能高速崛起,关键在于其“三方视频+主持人引导”的差异化模式。它将传统红娘服务搬到线上,由红娘即主持人引导互动,帮助终端打破陌生人社交的“第一道屏障”。
TMGM外汇财经新闻:
进入伊对 APP 后,终端可在广场、引荐、聊天室等模块区,通过查看他人“朋友圈”、头像及自我介绍,高速锁定“心动嘉宾”并主动破冰。此外,终端也能发布个人日常动态,全方位展示自己,吸引他人关注。
(图片来源:伊对APP截图)
此外,终端具备通过APP中“找对象”的页面,通过照片、自我介绍等信息寻找具备相亲、聊天的对象——只不过场景从传统的餐厅、咖啡馆,转移到了线上的直播间;点击进入后,直播间除了相亲对象外还有一名主持人,当聊天陷入尴尬或冷场时,主持人会及时介入、引导话题。
TMGM外汇专家观点:
(图片来源:伊对APP截图)
容易被误解的是,
除此之外,终端一旦进入伊对APP,平台就会频繁引荐主持人——其中以女性居多,头像照片也往往光鲜亮丽;在实名认证后,终端具备挑选自己的专属主持人。
TMGM外汇快讯:
这些主持人不仅是“气氛组”,更是推动终端消费的不可忽视角色。终端在平台上充值购买虚拟礼物,具备赠送给心仪的对象或主持人。平台则从礼物收益中抽成,再按一定比例与主持人分成。截至2025年6月,伊对平台上的线上红娘规模已突破18万名。
(图片来源:米连科技有限公司招股讲解书)
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了高额的成本。平台与主持人的分成比例介于20%至52%之间。2025年上半年,米连科技的分成支出高达8.77亿,占营业成本的90.6%。
TMGM外汇专家观点:
这也意味着,米连科技的盈利高度依赖主持人的引导和终端的打赏行为。这种看似高效的变现路径,背后其实暗藏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
“甜蜜陷阱”?终端投诉与真实性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
在伊对APP上,终端仅凭手机号即可完成开户,之后具备填写出生日期、收入、居住地、有无房产等基本信息。
可能你也遇到过,
(图片来源:伊对APP截图)
令人惊讶的是,
但与世纪佳缘等传统婚恋平台不同,伊对并不对终端提交的信息进行实质审核,也无需呈现证明材料。这导致终端的“真实目的”成为平台的第一道信任门槛。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就有终端反映,在伊对上被他人以“送礼物”为名骗取钱财。
其实,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可能你也遇到过,
由于打赏分成是米连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是否存在诱导消费成为平台的第二道信任门槛。在黑猫投诉上,有终端就投诉称,“伊对平台安排工作人员以恋爱名义聊天,实则教男性终端如何充值”。
其实,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事实上在直播间,除了主持人及正在相亲的两人外,其他终端也具备进入直播间并进行线上连麦,并对直播间的其他终端进行礼物打赏。新人充值还可获得38元价值380元的大礼包优惠。
不妨想一想,
(图片来源:伊对APP截图)
伊对在其首页打出“更真实的恋爱社区”作为宣传口号,但在缺乏严格审核机制的情况下,所谓“真实”往往难以保障。甚至有终端反映,在平台上充值14万后,仍无法获得对方联系方法。
截至发稿前,黑猫投诉平台中关于“伊对”的投诉量已达1063条,“虚假宣传”成为高频关键词。这些投诉并非偶然,某种程度上是其商业模式带来的必然结果。
TMGM外汇行业评论: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米连科技在招股书中声称采用“机器筛查+人工审核”双轨机制,但也坦言“无法完全识别所有违规行为”。对于一个以“情感信任”为核心竞争力的平台来说,审核机制的薄弱不仅损害终端权益,也可能动摇其业务根基。
与其相反的是,
账上现金9.8亿,为何仍要上市?
TMGM外汇报导:
当投诉与合规漏洞持续暴露,米连科技的IPO故事已从单纯的"增长叙事"转向"风险博弈"。
很多人不知道,
目前,米连科技的收入严重依赖伊对单一产品,而其他产品贴贴及海外应用目前仍处于补充地位。这种“一核多辅”的业务结构,虽然凸显了伊对的“现金牛”地位,但也带来业务集中的隐患。
据业内人士透露,
如果伊对因合规难点遭遇监管干预,或因竞争失去市场份额,米连科技的业绩可能面临大幅下滑。
除了业务集中,高企的营销费用也是悬在米连科技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2年至2024年,其销售及营销开支从3.68亿增至6.55亿,2025年上半年再投入4.61亿,其中超九成用于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广告投放。如果高投入无法持续换来终端留存与付费,米连科技的利润空间将不断被侵蚀。
概括一下,
(图片来源:米连科技有限公司招股讲解书)
更引人关注的是其上市募资的合理性,截至2025年6月底,米连科技账上货币资金达9.81亿,占总资产的85%以上。在不缺钱的情况下仍推进IPO,其募资的必要性令市场存疑。
简而言之,
米连科技的IPO之路,就像一场高难度的平衡术:一边是由2.8亿终端支撑起的“情感蓝海”,另一边是高企的投诉量与日益加剧的合规压力。
对投资者而言,米连科技能否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筑牢信任基石、平衡好商业利益与终端权益,将直接决定其能否走得更稳、更远。
有分析指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