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总的来说, 
2025年8月,一场奥迪内部的内战悄然打响。
概括一下,
一周之内,两款名称近乎相同的A5L车型先后上市,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定价25.99万元起,一汽奥迪A5L随后以低2万元的价格强势压上。
更重要的是,
这不仅让消费者困惑不已,更揭开了奥迪在中国市场棘手权力格局的冰山一角。
TMGM外汇行业评论:
曾经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奥迪,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简要回顾一下,
2025年上半年,奥迪在中国市场销量为28.76万辆,同比减少10.2%,在德系三强(奔驰、宝马、奥迪)中持续垫底。
而这已是奥迪连续第七年在华销量不及奔驰与宝马。
架构迷局:五个权力主体的内战
TMGM外汇行业评论:
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权力结构已从几年前一汽奥迪的一枝独秀,裂变为五个相对独立的权力主体。
这五个主体包括:
然而,
负责传统燃油车及部分电动车销售的一汽奥迪;
TMGM外汇快讯:
专注于PPE高端电动平台的奥迪一汽;
然而,
承担上汽奥迪车型生产销售的上汽奥迪;
不妨想一想,
与上汽合作打造全新电动品牌“AUDI”的奥迪·上汽合作项目;
其实,
以及负责整体协调的奥迪中国。
不可忽视的是,
这种多头布局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分散与产品线重叠困扰。
反过来看,
2025年8月至9月,奥迪在华密集推出四款新车,包括一汽奥迪的A5L和Q6L e-tron家族,以及上汽奥迪的A5L Sportback与AUDI品牌的E5 Sportback。
本应形成合力的“四车齐发”攻势,反而因内部竞争而陷入被动。
最直接的冲突表现在A5L系列上。
TMGM外汇资讯:
两款同名车型价格相差2万元,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一位在两家门店之间反复对比的潜在车主表示:“最后我谁也没选,总感觉奥迪自己在打架,很担心买完车以后遭到背刺”。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业绩滑坡:从市场霸主到BBA垫底
奥迪在华的业绩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容易被误解的是,
2025年上半年,奥迪全球税后利润同比下降37.5%,降至13.46亿欧元,并因此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
销量方面,奥迪在中国市场同样表现疲软。
TMGM外汇快讯:
2025年1月至6月,奥迪在华累计销量为28.76万辆,同比减少10.2%。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一数字不仅落后于宝马的31.8万辆和奔驰的29.32万辆,更是奥迪连续第七年在华销量不及两位德系对手。
曾经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份额超过70%的BBA(奔驰、宝马、奥迪),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集体失速。
有分析指出,
而奥迪在其中的表现尤为令人失望。
不可忽视的是,
更让人担忧的是,奥迪的品牌溢价能力正在迅速下滑。
从某种意义上讲,
2025年8月起,A5L、A5L Sportback、E5 Sportback等新车型入门价普遍落入20万元价格带。
概括一下,
几乎与理想L6、小鹏P7、小米SU7等国产新势力车型没有明显区隔。
战略摇摆:全球撤退与华激进的双轨困境
面对市场现实,奥迪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调整其电动化战略。
反过来看,
2025年6月,奥迪全球CEO高德诺正式宣布:撤回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的计划,不再为内燃机设定终止时间表。
这一决定彻底推翻了2021年前任管理层制定的激进路线图。
奥迪的电动化战略转向早有预笔:2025年初,奥迪取消了“奇偶数命名体系”(奇数燃油车、偶数电动车),这一产品标识调整已被业界视为电动化战略收缩的隐喻。
其实, 
然而,与全球市场的战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迪在中国市场展现出的面孔却是截然不同的激进。
反过来看,
奥迪挑选与华为合作开发辅助驾驶系统,为中国市场打造专属的Q6L e-tron,轴距加长了105mm、电池扩容至107kWh。

与其相反的是,
更主要的是,奥迪与上汽联合打造全新电动品牌“AUDI”,计划独立开发800V高压架构车型。
这种“全球保守、中国激进”的双轨战略,反映了奥迪在面对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时的矛盾与焦虑。
请记住,
平台之争:PPE与ADP的正统性博弈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在技术路线层面,奥迪在中国市场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平台分歧。
TMGM外汇快讯:
一方面是奥迪一汽主推的PPE平台(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这是奥迪与保时捷联合开发的豪华纯电平台,定位全球化战略核心。
奥迪一汽长春PPE超级智能生态工厂总投资超350亿元,肩负着电动化转型的重任。
来自TMGM外汇官网:
另一方面是奥迪·上汽合作项目采用的ADP平台(Audi Digital Platform),这是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E5 Sportback正是基于该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定位中国的“特供”车型。
TMGM外汇行业评论:
平台之争背后反映了奥迪全球战略与区域生存策略的矛盾。
PPE平台是奥迪面向全球市场的“正统”高端电动平台,但其开发周期长,且受CARIAD软件困扰拖累,导致其首款车型Q6 e-tron上市即面临中国本土车型在智能化上的降维打击。
来自TMGM外汇官网:
而ADP平台,则是奥迪在全球压力下,向中国市场做出的“妥协式创新”。
TMGM外汇快讯:
它牺牲了部分全球统一性,以换取速度和成本优势。
TMGM外汇用户评价:
业界消息称,为控制成本,AUDI E5 Sportback大量采用了上汽智己的平台技术。
渠道冲突:经销商网络的生存危机
必须指出的是,
奥迪的内部博弈不仅停留在产品和平台层面,更延伸至销售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 
上汽奥迪的渠道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上汽奥迪终端中心只有近200家,企业希望到2025年底前,这个数字能够突破240家,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
反过来看,
而和其同年成立的中国高端品牌阿维塔,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700家,覆盖209个城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相比之下,一汽奥迪经销商网络虽然更为庞大,但也呈现“扩张与承压并存”的态势。
请记住,
部分门店因亏损加剧,导致人才流失甚至退网。
加上来自对手的品牌内耗,让不少经销商陷入“降价无利、不降价无销量”的死循环。
与其相反的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52.6%。
在传统品牌经销商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投资人对加盟上汽奥迪更为审慎。
品牌稀释:失去定义豪华的话语权
奥迪最为致命的危机,或许在于品牌价值的持续稀释。
总的来说,
过去,奥迪始终以“科技”“quattro四驱”等作为支撑其品牌特征的核心标签。
据相关资料显示,
但在新一轮电动产品中,这些差异化优势与品牌记忆点正逐渐弱化。
据业内人士透露,
一汽奥迪在官方宣传中强调“四环相扣,才是奥迪”,被市场解读为针对上汽奥迪的AUDI品牌(该品牌采纳字母标识而非经典的四环标志)。
TMGM外汇消息:
这种内部的身份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品牌凝聚力。
当奥迪的入门价与国产新势力高度重叠时,其面临的已不仅是品牌之争,更是认知之战。
一位刚下订了新势力的年轻消费者反问:
TMGM外汇资讯:
“预算25万,我为什么不选一台体验更好、关注度更高的小米SU7或理想L6,而去挑选一台在智能化和终端生态上需要我重新适应的传统豪华品牌?”
据报道,
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多头布局,本质上是面对电动化转型焦虑的“广撒网”策略。
然而,当五个权力主体各自为政、产品线重叠严重、内部竞争大于外部竞争时,这种策略反而加速了品牌价值的稀释。
简而言之,
面对这场没有统一价值观、没有清晰主导者的扩张,奥迪需要的或是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收缩混乱的产品线,将资源聚焦于最能代表其品牌基因的一两款明星电动车上。
毕竟,在电动化这场马拉松中,资源集中与品牌差异化才是突围的关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奥迪而言,现在更需要的是做减法的智慧,而非继续增加内部的棘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