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有分析指出,
10月28日,距年末对赌大限仅剩两个月之际,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再次提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与国元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这是自4月16日首次递表失效后,溜溜果园第二次冲击港股上市。作为中国梅类零食赛道市占率第一的龙头企业,溜溜果园曾因“没事就吃溜溜梅”的魔性广告出圈,如今却面临核心产品毛利率下滑、营销成本高企、库存减值风险等多重经营挑战。
而更紧迫的是,一份与华安基金、兴农基金签订的对赌协议即将到期——若2025年12月31日前未能完成合格上市,公司将面临1.75亿元本金加6%单利的赎回压力。这场“生死时速”的上市冲刺,折射出休闲零食行业在资本博弈与市场变革中的生存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
业绩增长背后的隐忧:营销狂飙与毛利率滑坡的双重困局
溜溜果园的营收增长曲线看似亮眼:2022至2024年总营收从11.74亿元攀升至16.1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9.59亿元;净利润同步从6843万元增至1.477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1.056亿元。但细究数据,高增长背后暗藏结构性矛盾。作为营收支柱的梅干零食,毛利率从2022年的39.6%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32.1%,西梅产品毛利率也从36.7%降至32.4%。即便毛利率最高的梅冻产品,也由2023年的49.2%微降至2024年的47.8%。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态势,与销售及经销开支的激增形成鲜明对比——2022至2024年,该项支出从2.83亿元逐年攀升至3.1亿元,其中广告开支从6666.4万元增至7902.2万元,营销开支则从6965.2万元波动至6074.7万元。2025年上半年,两项开支合计6576.2万元,占销售总支出的44.7%。
但实际上,
这种“烧钱换市场”的模式在休闲零食行业并不鲜见,但溜溜果园的特殊性在于其产品属性与消费场景的双重限制。梅干零食作为传统品类,消费频次与单价天花板明显,而梅冻虽以“天然成分”为卖点占据45.7%的中国天然成分果冻市场份额,但果冻整体市场增速已现疲态。更严峻的是,行业普遍存在的“添加剂焦虑”正通过社交媒体持续放大。招股书坦言,任何涉及明星代言人或KOL的负面事件,都可能引发品牌危机;而关于“零食不健康”的刻板印象,在健康消费趋势下可能进一步削弱消费者信任。这种“高投入、低毛利、强外部依赖”的盈利模式,使溜溜果园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不得不直面盈利质量的根本性拷问。
TMGM外汇行业评论:
库存与资金链的隐性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尽管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86.5天优化至2025年上半年的155.6天,但原材料及成品保质期短的特性仍导致库存减值风险。更棘手的是,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从2022年的7850万元激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208亿元,周转天数升至37.4天,直接对营运资金形成挤压。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达1080万元,流动性风险若隐若现。这种“左手扩张、右手承压”的财务结构,在上市冲刺的关键期,无疑放大了经营的不确定性。
对赌倒计时:资本压力下的上市“生死局”

TMGM外汇专家观点:
溜溜果园的上市之路堪称一波三折。2019年6月,公司曾向深交所提交A股上市申请,但因品牌战略升级带来的高额营销与咨询成本拖累业绩,最终于2019年12月主动撤回。当时,公司试图将青梅产品定位为“天然健康主流食品”,并开展全国性营销活动,但营收下滑与盈利压力使A股上市计划夭折。此后,溜溜果园转战港交所,却遭遇首战失利——2025年4月16日提交的招股书因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自动失效。如今,距离2024年12月8日签订的对赌协议大限仅剩两个月,公司不得不火速再递表。
这份对赌协议的核心条款清晰而严苛:若未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格上市,华安基金与兴农基金有权要求公司及控股股东或其配偶赎回其投资,赎回价格为4000万元本金加每年6%单利(总计约4480万元),以及3500万元本金加6%单利(总计约3920万元)。这意味着,若上市失败,公司需立即支付约1.75亿元赎回款项,这对当前流动负债净额已达1080万元的溜溜果园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面对双重压力,溜溜果园在招股书中明确了募资用途:未来三年将主要用于扩大梅干零食、梅冻及产品配料产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网络并开拓国际市场;招聘研发人员推进研发计划;以及补充营运资金。这些计划看似全面,但实际执行中可能面临多重挑战。产能扩张需要精准匹配市场需求,避免产能过剩;品牌国际化则需应对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与监管差异;而研发创新能否突破“ TMGM外汇开户 梅类”产品同质化竞争,更是决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休闲零食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天然、低糖的需求持续增长,倒逼企业调整产品配方与营销策略;另一方面,线上渠道的崛起与直播电商的兴起,使传统经销模式面临重构压力。溜溜果园虽通过签约“时代少年团”等明星团体吸引Z世代消费者,但这种依赖外部流量驱动的增长模式,能否转化为可持续的复购率与品牌忠诚度,仍需时间检验。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上市冲刺中,溜溜果园的每一步都牵动着资本与市场的神经。对赌协议的“倒计时”既是对管理层的压力测试,也是对企业基本面的终极检验。若成功上市,公司需在资本助力下加速转型,从“营销驱动”转向“产品与研发驱动”,构建更健康的盈利模式;若失败,则可能面临赎回压力与流动性危机,甚至影响企业生存。无论结果如何,这场“生死局”都将为休闲零食行业的资本化路径给予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