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传闻成了现实,哪吒汽车终于没能“逆天改命”。近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哪吒汽车曾有过高光时刻。2022年,它以15.2万辆的销量领跑造车新势力,成为了当时的“销冠”,让不少人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
TMGM外汇用户评价:
谁能想到,两年时间,哪吒汽车就陷入困境。
TMGM外汇消息:
从销量来看,2024年其销量就启动断崖式下跌,仅为6.45万辆,到了2025年更是每况愈下,单月销量暴跌97.76%至110辆。
据相关资料显示,
哪吒汽车走到今天这一步,原因是多方面的。
反过来看,
首先,战略定位的摇摆不定是其溃败的核心诱因。
早期靠低价车型,哪吒汽车积累了大量价格敏感型客户。但在2023年,它却突然发力,推出15-23万元的中高端车型。
令人惊讶的是,
这看似是想要 TMGM官网 203;冲击高端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可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不仅原有客户大量流失,在高端市场也鉴于品牌力不足,难以站稳脚跟。
事实上,
这种低端守不住、高端站不稳的尴尬局面,直接导致了销量的大幅下滑,也让哪吒汽车在市场中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
令人惊讶的是,
其次,财务状况的恶化也加速了哪吒汽车的危机。从2021年到2023年,哪吒汽车累计亏损高达183亿元,平均每售出一辆车,就要亏损超过8万元。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到了2025年,哪吒汽车总债务接近百亿,仅仅是拖欠供应商的欠款就达到了66.7亿元,而资产评估却只有11亿元,资不抵债的情况十分严峻。
简要回顾一下,
原本计划的E轮融资,也鉴于需要先化解30亿元债务而搁浅。资金链的断裂,让哪吒汽车在运营上举步维艰,最终引发了破产重整的连锁反应 。
概括一下,
哪吒汽车的破产申请,就像是一个警示信号,让大家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这你可能没想到,
哪吒的溃败,不仅暴露了二线新能源品牌在资本寒冬中的生存困境,更折射出中国电动车行业从野蛮生长到残酷洗牌的历史性转折。
综上所述,
哪吒汽车最初的战略定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避开与“蔚小理”在30万元级市场的正面竞争,主攻10-20万元大众市场。其CEO张勇曾豪言,“中国不需要那么多豪华电动车,更需要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然而现实给了当头一棒:低价策略虽然短期内冲高了销量,却让企业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恶性循环。
2023年哪吒单车亏损高达4万元,而同期比亚迪元PLUS等竞品已实现盈利。当传统车企凭借规模化优势碾压式降价,没有核心技术壁垒的“平价新势力”反而最先窒息。
那么,除了哪吒汽车之外,还有哪些车企可能会面临类似的危机呢?
容易被误解的是,
极石汽车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它没有自研三电系统,只能依赖北汽制造代工,而如今北汽自身都已陷入亏损,自顾不暇。
不可忽视的是,
极石汽车母公司极石科技现金流已经断裂,2024年融资失败后,拖欠供应商货款超8亿元,多地工厂被迫停工。
但实际上,
创维汽车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它需要在2025年内实现技术转型,否则很可能会重蹈哪吒汽车的覆辙。
技术转型谈何容易,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来支撑。一旦转型失败,创维汽车也可能会在市场中被淘汰 。
换个角度来看,
再说几句
哪吒汽车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终究没能闹翻新能源的“海”。它的故事给行业留下深刻警示:在没有差异化技术和健康现金流的情况下,仅靠价格战和资本输血注定是条死胡同。
说到底,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告别“人人皆可造车”的草莽时代,活下来的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内力最扎实的。
事实上,
这场淘汰赛没有同情分,只有生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