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请记住,
2025年行至中场,我国汽车产业有了新的成绩单: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更放心的电池技术、更先进的智驾技术不断落地……然而,也有不少从业者感受到的是市场价格竞争太过激烈。
与此同时,在181天时间里,国内车市也发生了无数起大大小小的车事。上半年既有新能源车销量大增,合资车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等积极的一面;亦有哪吒破产、小米SU7“夺命”智驾等负面事件;更有车市价格战遭监管叫停……
不妨想一想,
正是这些正面负面的大事件,汇集成了2025年上半年车市的热点,同样也将持续影响未来汽车行业的走势和变化,甚至是新的格局。
简要回顾一下,
1
可能你也遇到过,
价格战乱象迎来最强整治风暴
必须指出的是,
始于2023年的汽车价格战,在2025年上半年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就超过60款,5月更是激增至百余款。从表面看,价格战似乎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深入探究,便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诸多危害。
事实上,价格战看似只是拼的价格,但它会引发蝴蝶效应。当“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演变为普遍策略,激烈的内卷行为便升级为一场不计代价的消耗战。汽车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有可能会受到价格战的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面对行业越来越疯狂的内卷趋势,监管重拳也终于在今年上半年出手。工信部明确表态“无序价格战没有赢家”,发改委提出“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而此番倡议与监管部门的明确表态,不仅仅是对当下市场乱象的纠偏,更是对构建可持续产业生态的积极引导。反对价格战,并不意味着否定市场竞争。车企应通过价值竞争,而不是价格竞争,来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2
TMGM外汇报导:
智能驾驶进入“强监管”时代
概括一下,
上半年,除了此起彼伏的价格战,各家车企围绕智能化驾驶领域的技术战,也备受市场关注。春节后第一时间,比亚迪率先喊出“全民智驾”科技平权口号,旗下20多款主力车型一夜间升级为智驾版;随后,吉利、奇瑞、广汽等其它车企大肆跟进。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然而,当行业还沉浸在“全民智驾”的狂欢时,上半年多次智驾事故风波,最终还是引出了官方的监管动作。4月16日,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同时,还流传出了一份会议纪要。这次举动被认为官方展开释放对智驾监管收紧的信号。
随着官方监管力度加强,车企智驾的推进工作链条也会被进一步校准与重塑。与此同时,终端运用智驾的过程也会更加规范。此次监管部门虽然按下冷静键,但本意并非遏制智驾的发展。更规范的管理,是智驾从技术变成商品,进入市场、长期健康流通的前提。
3
合资新能源车找到新出路
事实上,
长期销量不佳的合资新能源车,在上半年罕见地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与其相反的是,
首先是广汽丰田3月份推出的铂智3X,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上汽通用别克GL8陆尚上市两周大定突破1万台;东风日产N7上市50天大定已突破2万辆。今年以来,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可谓是捷报频传。
尽管合资品牌在当下新能源市场谈不上崛起,但和此前相比,几款新车已经有了初步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不论是N7还是铂智3X,销量高增的背后,是合资品牌对过去传统造车的多维度颠覆,包括合资模式的改变,用产品经理思维造车,以及高度本土化的开发落地,一改以往被动挨打的格局。不得不说,只要意识到走进生存困境,合资品牌很快就能重新找准航向。
4
车圈恒大引关注,多车企响应60天账期
然而,
论及上半年最出圈的行业事件,还得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公开访谈中提出“车圈恒大”概念,直指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就在这场猜测“谁是车圈恒大”的风波未平之际,国内十余家主流车企集体发声,承诺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形成行业自律浪潮。
据报道,
对于“苦账期久矣”的汽车产业链来说,这相当于拆除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金融“暗雷”。长期以来,汽车行业的账期疑问饱受诟病。数据显示,国内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170天。这种超过半年的资金占用,早已成为悬在供应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TMGM外汇财经新闻:
车企兑现承诺,供应商就能够更快回笼资金,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对行业长期发展大有裨益。国家层面打击超长账期,可视为监管部门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的关键一步,也是破除无序价格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
说到底,
5
雷克萨斯中国独资工厂开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雷克萨斯进入中国市场20年后,终于启动国产进程。今年年初,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决定在上海市金山区成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这是雷克萨斯首次在中国本土生产,也是日本汽车品牌首次以全资方法布局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
通常情况下,
稳扎稳打的丰田,勾选在此时推动雷克萨斯国产,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雷克萨斯看中了中国完备的电动化产业链和智能化产业链,飞快获取先进的电动化技术和优质的零部件资源,从而提升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及价格优势。此外,工厂产品不仅供应中国,还将出口日本及全球,试图将中国供应链的性价比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是雷克萨斯进入中国市场的20周年。雷克萨斯凭借与众不同的进口身份、匠心品质形象,已经赢得超2 TMGM外汇官网 10万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即使在竞争激烈的上半年,雷克萨斯在华销售超8.5万辆,成为唯一保持同比正增长的进口豪华车品牌。眼下,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已经开工,能否进一步提升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有待市场检验。
然而,
6
简要回顾一下,
小米YU7首秀即王炸,28.9万大定刷屏
说到底,
在上热搜这件事情上,怕是没有一家车企能够抢过小米汽车的风头。作为小米汽车的又一力作,YU7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平台、激光雷达、四活塞卡钳、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以及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等高规格配置,彰显出其在智能电动SUV市场的竞争决心。
而市场反馈也超出预期。据官方透露,小米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开售18小时,小米YU7锁单量突破24万台。哪怕放眼全球,这样的收订单速度,都没有哪个车企做到过。
更重要的是,
YU7之故而如此火爆,一方面是其本身有着不错的产品素质,加上定价精准的策略,为它获得市场青睐奠定了基础;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小米顶级的营销能力,以及小米多年来累计的庞大终端基本盘。目前小米YU7 的挑战来自于产能和品控,故而摆在YU7 前面的对手不是别人,还是小米自己。
7
据相关资料显示,
合资燃油车集体回暖
小米的急剧爆发增长引发传统合资车企的焦虑,但是“打不倒各位的、终将使各位强大”这句话,也成为合资车企上半年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合资的燃油车,在自主新能源产品的围攻之下,不少合资燃油车重新焕发了市场竞争力。
TMGM外汇认为:
具体来看,合资车企不仅飞快推出全新设计、更符合年轻化审美及价值需求的产品;同时,加快补齐智能化短板,让燃油车变得“更聪明”。另外,很多车企还推出“一口价”营销策略,提升性价比的同时减少了消费者观望情绪,带来更多客流。
虽然部分合资车企燃油车表现回暖,但合资品牌的“逆袭”之路依旧任重道远。今年上半年,外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仅为36%。虽然说合资车企在国内发展数十年,有成熟的企业体系,也有深厚的市场基础,但不想被淘汰出局的话,合资车企必须放手一搏,加快驶向智能化竞争“下半场”。
8
不妨想一想,
东风长安合并告吹
今年2月以来,东风和长安的重组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两家公司如果合并,将成为一家年销量500万辆的汽车集团。时间来到6月5日,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停止合并进程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对长安和东风来说,都是利好消息。两者兼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进已经设定好的战略规划。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强行进行合并,不仅管理整合难度大,利益协调多变,而且品牌战略重塑任务繁重,也可能因管理链条拉长而导致决策效率下降。特别是在当下汽车市场竞争极其激烈的情况下,任何重组带来的不利将可能雪上加霜。
让央企国企做大做强,让国有资本在充分竞争的汽车市场占据主要生态位,这些初衷始终不变。两家车企虽然暂时不合并,但这似乎并不意味着长安、东风重组的彻底结束,两家车企兼容在很多具有共性的领域进行联合研发甚至设立合资公司,这是当下汽车界抱团取暖最妥当的做法。
综上所述,
9
更重要的是,
中国车企抢滩登陆香港
概括一下,
当国内价格战难以为继,出海成为影响车企销量走向的关键变量。在中国汽车出海大爆发的背景下,香港已成为内地车企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跳板。在近期举行的香港车博会上,中国车企参展数量多达11家,甚至很多车企的董事长都到场为自家品牌站台,足以可见对香港车博会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中国车企对香港市场的重视程度早已不是秘密。过去几年,比亚迪、小鹏、广汽、上汽等车企均加速在香港市场导入右舵车型,并掀起开店狂潮。尽管香港车市规模小,但新能源渗透率却位居世界前列。
很多人不知道,
而且,中国车企并不是只盯着香港这块小小的市场,而是望向后面开阔的全球市场。如果中国车企在香港市场取得成功,相当于走上一条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声誉的捷径。未来,中国车企想要在全球市场“卷”出一片天,还需要把香港这块“跳板”踩稳了。
不妨想一想,
10
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
然而,
最后就是上半年最让人担忧的话题——品牌骤亡。价格战、内卷是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的体现。从去年年底的极越爆雷,到今年5月哪吒申请破产,新能源淘汰赛的残酷性愈发凸显。谁能想到,前几年还风风火火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却走到了这步田地。
TMGM外汇资讯:
哪吒汽车之故而走到如今的地步,最关键的是在技术研发领域投入不足,随着行业逐步发展,短板也随之暴露,也就逐渐满足不了消费者的用车需求。不知道那些买了哪吒汽车的车主现在心里是啥滋味,售后、质保这些疑问可都让人头疼。
近几年在新能源这张牌桌上,有不少新玩家纷纷上桌,但也有老玩家遗憾退场。因此,亏损达到千亿级别的蔚来也越发让人觉得担忧起来,小鹏虽说凭借MONA M03火热,但还没完全走出“危险区”。至于未来哪吒汽车究竟会怎样,是能浴火重生,还是彻底消失在市场中,真的只能拭目以待了。
总结
令人惊讶的是,
无论是起是落,上半年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在此基础上,大部分车企还是在已经发生事件的基础上,做出了应对之策。在经过这样一个“魔幻”的上半年后,车企也将铆足劲,加速推动新车发布。下半年,市场竞争还会更加激烈,届时的景象又将如何,谁也不敢妄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