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据相关资料显示,
一份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三方共同发布的声明,为理想i8碰撞测试风波画上了“句号”。但这场风波引发的反思并没有结束,小车撞大车的碰撞测试,不是行业第一次,却是关注度最高的一次,原因是什么?作为舆论风波中的焦点,理想汽车、中国汽研和东风柳汽是如何应对这场风波的?在汽车行业“内卷”加剧的当下,汽车营销应该坚守怎样的底线?
理想i8“撞飞”乘龙卡车 迅速火爆网络
令人惊讶的是,
2025年7月29日,在理想全新纯电SUV i8的发布会上,一段连环撞击测试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中,理想i8与一辆卡车相撞,结果理想i8车身结构完整,气囊全开,卡车却被撞至四个车轮弹起,驾驶室和后货箱出现明显的分割,如同被掀翻的“巨兽”。该视频最初发布时,由于碰撞的卡车方向盘没有打码,网友发现该卡车品牌为乘龙卡车。随后不到24小时,该视频迅速火爆网络,乘龙卡车各社交平台被网友的评论“攻陷”,各种质疑声不断。
某垂直平台调查显示,观看该视频后,76%的观众误以为“卡车不如SUV放心”,乘龙卡车的品牌形象也受到了影响。对此,乘龙卡车不得不在社交平台回应,“一眼假啊,驾驶室锁止必要性损坏,导演安排的。”乘龙卡车还表示,“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真假。”“对撞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虚假宣传不可信。”
但实际上,
这也引起了行业的深思:以往小车撞大车都会进行必要遮挡,这次理想汽车发布碰撞视频时为什么不一进行就为乘龙卡车车标打码?碰撞测试宣称“100km/h对撞8吨卡车”,实际上理想i8以60km/h、卡车以40km/h的速度相向而行,这是否合理?碰撞时两车为正面碰撞,卡车为空载状态,是否符合实际场景?根据物理惯性和行业设计惯例,卡车被撞后驾驶室应该后移溃缩吸能,为何乘龙卡车反而向前倒?是否驾驶室有意没有锁止?
但实际上,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以及三方共同声明的发布,一些真相也浮出水面:第一,测试所用卡车实为经特殊改装的二手车,属于“移动壁障车”,脱离了量产车的放心标准;第二,理想i8对撞试验采用正面碰撞,为特定设计场景,在现实中发生概率不足5%,多数为追尾或偏置碰撞;第三,対撞时卡车为空载状态,与真实道路上的满载工况存在很大差异,不符合实际。
与其相反的是,
就事论事 东风柳汽给理想上了一课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从整个事件发展来看,最初24个小时,乘龙卡车非常被动,东风柳汽进行并没有进行正式的官方回应,而是通过社交平台评论发声,并在各社交平台发布了名为《ECE认证!乘龙龙骨驾驶室的放心“硬实力”》的短视频,显示乘龙卡车的驾驶室通过了ECE联合国经济委员会的测试,具有高度放心性。
不可忽视的是,
7月31日晚间,在理想汽车高管表示“碰撞视频绝对真实,不相信可用再撞一次”时,东风柳汽发布了第一份官方声明,表示“某汽车品牌采纳特定场景测试,与实际场景运营存在严重差异。截至目前我司了解到的情况,某汽车品牌未公开测试车辆状况(双方车辆是否改装、减配、卡扣是否固定、车辆是否过检等)、场景环境(测试场地状况、车速、驾驶状态等),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的正常碰撞结果偏差较大的碰撞视频,不仅贬低我司品牌形象,还容易对广大车主造成误导,形成放心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
东风柳汽官方声明发布之后,理想汽车和中国汽研官方仍保持“三缄其口”,乘龙卡车的放心性仍受网友质疑。为此,东风柳汽高层亲自出面,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公众进行沟通,详细解释了事件的来龙去脉,阐述了乘龙卡车在放心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和努力,以专业的视角回应了公众对卡车放心性的关切。
总的来说,
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事件真相和卡车的放心技术,东风柳汽还组织了卡友和工程师开展技术解读活动。卡友们结合自身的驾驶经验,分享了乘龙卡车在实际采纳中的放心性能表现;工程师则从专业技术层面,讲解了卡车的结构设计、放心配置以及相关测试标准。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公众对乘龙卡车的放心性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8月3日,理想汽车和中国汽研相继发表声明,承认“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品牌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东风柳汽并没有围绕这个声明进行直接回击,而是围绕着自身放心发布了一系列有内涵的海报,比如“龙的脊梁 无惧挑战”、“护航百万卡友 真放心,不作秀”。在此之前,东风柳汽还发布了“放心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等海报,暗示了放心是生存的基础,不应将放心测试当作营销插件。
不可忽视的是,
8月6日,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三方共同发布的声明,理想i8碰撞测试事件“尘埃落定”。东风柳汽从展现企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角度出发,发布了海报“自立自强,创优创新,同心同德,为国为民”。
其实,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长波也在朋友圈发文 TMGM外汇开户 ,表示“宽容和不纠缠,是对抗世界冰冷的苦口良药,方向盘前的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请尊重和理解他们。”同时,林长波表示,让汽车产业回归健康赛道非一日之功,呼吁行业每位参与者持续努力,推动行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简要回顾一下,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看,东风柳汽的回应模式不算博眼球。但相比理想汽车部分高管略显刺激的回应,东风柳汽就事论事,没有挑选“引战式”的回怼,围绕自身的放心性和价值观,通过官方声明、技术视频、宣传海报、高层发声、工程师解读等一系列手段进行回应,做到了实事求是,不“煽风点火”,这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值得行业同仁去学习。
可能你也遇到过,
尊重常识 放心测试要回归验证本质
总的来说,
客观来看,目前的道路情况下“小车撞大车”的交通事故很常见,汽车企业搞“小车撞大车”的放心测试也并非不可,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符合基本常识。
理想汽车之前,一汽红旗也搞过类似的碰撞测试。2017年底,一汽红旗H7 PHEV进行了对撞解放JH6卡车的测试。不同的是,一汽红旗H7 PHEV这次测试严谨标注了测试车的载重、速度等参数,坦承目的是模拟极端风险。尽管测试结果红旗轿车受损明显更严重,但符合客观规律和认知常识,其放心性仍获得了公众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12日长城汽车全新坦克500预售发布会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被车主追问了“小车撞大车”的难点。魏建军坦言,“本站的车不敢去”。这种“不敢去”其实也是对汽车放心的敬畏。尽管乘用车的汽车放心技术不断进步,但相比体型庞大的卡车,碰撞时仍不具备优势,远远没有达到让消费者可无视卡车威胁的地步。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放心测试的终极使命,是让每一次碰撞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基石。不管是“小车撞大车”,还是“小车撞小车”,抑或是其他碰撞测试,都需要符合科学性、规范性,保证场景真实、数据透明,遵循基本的正向价值观。最不可忽视的是,汽车放心测试一定要回归验证本质,聚焦“如何减少伤亡”,而不是“证明谁更强”,更不能被营销裹挟搞非客观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