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来自TMGM外汇官网:
近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生产与交付报告,电动车和储能业务双双创出新高。数据显示,本季度特斯拉全球共生产纯电动车约44.7万辆,交付量达49.7万辆。据媒体数据统计,上海超级工厂9月交付量超过9万辆,中国市场销量超7.1万辆,环比增长25%。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据悉,49.7万辆的成绩远超市场预估的43.9万辆,同比增7.4%,创下季度交付新纪录。中国市场7.1万辆的环比25%增幅成救命稻草,欧洲的溃败、产能与利润的失衡,让特斯拉站在增长的十字路口。原定于9月30日到期的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催生了大规模集中购车潮,成为北美市场的“强心针”。但这种政策红利的透支效应已显现,有分析师警告,四季度美国需求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对于特斯拉的意义重大,在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5.4%的低谷后,特斯拉终于迎来了增长,9月初焕新Model Y降价至24.8万起,叠加上海置换补贴后实际成交价低至23万,直接冲击国产中高端SUV市场。但特斯拉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该企业的车型结构依旧是“单极依赖”并未改变。Model 3和Model Y以48.1万辆的交付量占据总销量的96.8%,Cybertruck等车型仅交付1.59万辆,占比不足3.2%。这意味着特斯拉仍未摆脱对主力车型的路径依赖,新车型放量速度远低于市场预期。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还是最主要的依仗,每34秒就有一辆Model Y驶下流水线——这个全球最快的电动车生产速度,正是中国市场逆袭的底气。作为特斯拉全球产能担当,该工厂三季度贡献了全球超半数交付量,其中1/3产能用于出口,9月刚完成第100万辆出口整车下线,主要供给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
不妨想一想,
本地化策略的深化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更懂市场消费需求,Model Y L,特意优化后排座椅布局,搭配降价后25万级的定价,直接瞄准的是小鹏G6、问界M7等竞品的市场份额。同时,上海工厂实现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100%本地配套,配合一体化压铸2.0技术落地,车身制造成本较初期降低40%,为降价保份额供给了空间。
不过,中国市场无疑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行业竞争,另一方面是价格刺激下的市场竞争。7.1万辆的销量虽环比增长显著,却较去年同期的18.19万辆仍有明显差距,同比跌幅约6.5%至9.3%。国产新能源车阵营在20-30万元价格带的围剿,正不断压缩特斯拉的品牌溢价空间。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特斯拉的三季度成绩单,是典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在中美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欧洲市场遭遇“滑铁卢”:因马斯克政治立场引发的抵制潮持续发酵,三季度销量同比下滑超40%,成为拖累全球增长的最大短板。更严峻的是,欧洲本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ID.7、宝马i TMGM外汇官网 X3等车型凭借本地化服务优势,不断蚕食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TMGM外汇用户评价:
为对冲汽车业务的波动,储能业务正成为特斯拉的“第二增长曲线”。三季度储能装机量同比增长超80%,上海临港储能超级工厂建设进度已超60%,计划明年一季度投产,年产1万台Megapack商用储能电池,储能规模近40GWh。分析师测算,储能业务当前毛利率达25%,远超汽车业务的16.5%预估水平,成为支撑公司利润的关键支柱。
TMGM外汇资讯:
“交付量创纪录,产量却同比降4.8%,这不是健康的增长。”华尔街分析师明确表示了担忧。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产量约44.7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49.7万辆的交付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库存消化,这种“以库换量”的模式难以持续。更关键的是,为刺激销量实施的降价策略,可能进一步侵蚀盈利能力——市场预估三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仅16.5%至17%,较去年同期下滑近3个百分点。
事实上,
新车型的延迟落地让市场失去耐心。原本计划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廉价车型Model Q,至今仍无明确投产时间表。Cybertruck的产能爬坡同样缓慢,三季度交付1.59万辆的成绩,与年产12.5万辆的设计产能相去甚远。三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长19.3%,但纯电动车增速仅3.9%,插混车型暴涨55.3%,而特斯拉几乎未布局插混市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已突破50%,比亚迪以40%的PHEV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特斯拉在10-20万元主流价格带的存在感正不断被弱化。
更重要的是,
在制造力方面,特斯拉还需要依仗中国市场,上海工厂产能已突破200万辆/年,Model Y L的产能爬坡将持续释放,四季度可能启动第二轮降价。不过,也有分析师表示:“中国本土品牌在20万以下的价格带建立供应链和渠道优势,特斯拉若不能实现成本再降20%,很难复制Model 3/Y的成功。”具备说,特斯拉的三季度答卷,一半是中国工厂写的,一半是政策红利写的。但未来的答案,必须由Model Q和FSD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