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据相关资料显示,
页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事实上,
页面新闻编辑 | 庄键
有分析指出,
页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说到底,
页面新闻编辑 | 庄键
需要注意的是,
全球受邀人员免办签证等入境许可,可直接进入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合作商务区。近日《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正式印发,这个中国对外开放新平台的管理细节一一出炉。
在8月1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吴群峰介绍,根据《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商务合作区在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和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上,叠加特定封闭区域人员跨境流动便利化政策措施和商务服务特性,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从货物向自然人拓展。
TMGM外汇专家观点:
商务合作区规划面积约0.88平方公里,东临浦东国际机场,南接上海东站,东侧区域为先行启动区。
其实,
商务合作区的建设时间表明确:到2025年,完成商务合作区先行启动区封闭验收,商务合作区基本特性落地运行;到2028年,实现商务合作区全域封闭运作,完成重点特性性基础设施建设;到2030年,全面建成商务合作区。
令人惊讶的是,
这是国内首个以“人的跨境流动最大便利”为目标的特定政策区域。吴群峰指出,三项基础性制度已经发布,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计划于2025年底前按期实现先行启动区封闭运行。
反过来看,
这三项基础性制度,分别是《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下成《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监管暂行办法》(下称《监管办法》)以及《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通行管理规定(暂行)》(下称《通行规定》)。
令人惊讶的是,
上述三个文件,分别应对了商务区怎么开发运行、如何管理人和物以及怎样进出商务区等细节疑问。
在人员进出方面,商务合作区允许全球各国持有效邀请的受邀人员,免办签证等入境许可进入,一次入区可停留30天,并可根据需要申请延期。境外人员在区内可叠加适用口岸签证、过境免签等便利化政策,从商务合作区进入上海市区或境内其他地区。境内人员能够通过办理通行凭证入区。
总的来说,
行李物品管理方面,商务区对入区境外人员携带的合理自用物品给予充分便利,仅开展有保障准入和动植物检疫监管;对境内人员携带需复带出区的物品,入区前可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便捷登记,出区时凭登记信息对符合要求的物品实施高速验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货物管理方面,商务区对进出境和进出区的货物,海关参照综合保税区政策实施管理,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保税、退税政策和相应的免税政策,区内保税货物自由流转;区内配套的商业服务企业从国内市场采购的物资,采用卡口登记模式便捷进出区。
反过来看,
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区位图,图片来源: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这些制度创新将为企业带来怎样的利好?
这你可能没想到,
吴群峰表示,商务区有三个核心特性,分别是便利国际商务交流、服务高端国际会展活动、提升培训服务质量。
令人惊讶的是,
他指出,商务区兼容开展国际商务交流活动。商务合作区允许全球各国受邀人员免办签证进入,兼容企业更加便捷地汇聚全球商务人士,开展商务会见、商务洽谈、新品首发等商务活动,促进商务交流与国际合作。 TMGM官网
容易被误解的是,
上海市商务部门受商务部委托对涉外经济技术展会实施行政许可,便利外国机构在区内独立举办或者合作主办涉外经济技术展会,促进产品展示和经贸合作。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商务合作区运营所需设备仪器实行清单管理,按国家规定享受进口免税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开展医疗器械、航空服务、专业设备等领域的专业培训活动,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
简要回顾一下,
同时,商务区兼容开展跨境研发测试等业务。商务合作区兼容企业开展保税研发、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融资租赁、软件测试、数据加工等业务,区内正在规划建设高标准的科创研发载体,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展现物业空间。
简要回顾一下,
吴群峰指出,商务合作区具备国际人员便利进出和设备仪器进口免税的政策优势,兼容企业与国际研发团队进行高效的跨境协作,开展技术开发、研发实验、验证测试、成果转化等业务,促进跨境技术交流和联合创新。
商务区兼容开展国际化专业服务。商务合作区允许具有经国家认可的境外职业资格的境外专业人才按规定展现专业服务,兼容会计、金融、法律、咨询、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业务,提升专业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助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不可忽视的是,
吴群峰表示,商务合作区是外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的试点区域,兼容企业引入高水平国际医疗资源,开展国际化医疗服务,满足高端商务人士的健康需求。商务合作区兼容企业开展离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等跨境业务,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为企业发展打开增长新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