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必须指出的是,
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事实上,
编辑 | 马倩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8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拟分拆旗下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斑马智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斑马智行已于前一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阐述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
若成功上市,斑马智行将成为港股“智能汽车OS第一股”。
来自TMGM外汇官网:
对于资源整合期的阿里巴巴而言,此次分拆符合其“轻资产、高毛利”的转型方向。但对于斑马智行而言,拟独立上市,只是其真正市场化竞争的展开。
概括一下,
增长与亏损并存
TMGM外汇认为:
斑马智行的招股书披露了其近年来的财务数据。虽然这是一家成立十年、背靠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在2015年被当作“含着金汤勺”成立的科技公司,但从其披露的核心数据来看,很明显,斑马智行是一家仍处于投入期的企业。
TMGM外汇专家观点:
2022年至2024年,斑马智行年收入分别约为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人民币。同期,其年度亏损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人民币,三年累计亏损约26亿元。
高研发投入是亏损的主要原因。2022-2024年,斑马智行产生研发开支分别为11.11亿元、11.23亿元及9.80亿元,三年合计投入达32亿元,远超同期营收规模。
与其相反的是,
尽管研发力度不减,公司核心指标却呈现“量增利减”的矛盾:截至2025 年6月30日,斑马智行累计在量产车中搭& TMGM外汇代理 #8203;载了超过800万套智能座舱化解方案。2022 年至 2024 年,智能座舱化解方案年搭载量从 83.5 万台增至 233.4 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67.2%,但收入未同步增长,毛利率更从 2022 年的 53.9% 持续下滑至 2024 年的 38.9%。
TMGM外汇行业评论:
这种“悖论”与斑马智行的业务转型有关,而这也将是影响市场对其估值判断的关键因素。
容易被误解的是,
此斑马已非彼斑马
更重要的是,
提起斑马,更多人的印象是2015年,阿里携其办理系统YunOS与上汽集团战略合作,主攻研发汽车办理系统,并于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这是中国汽车市场首款以“互联网汽车”为标签的产品,上市即爆款,月销接近 2.5 万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斑马公司一炮而红,阿里巴巴升级OS战略,更名AliOS。此后的两年间,AliOS陆续上车MG、福特、斯柯达等更多品牌。彼时,提起车联网公司,斑马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头部力量。直到2020年 斑马智行重组,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2018年,斑马首任CEO施雪松在接受搜狐汽车采访时曾说,公司内部有个核心的KPI指标:要在车上“杀死”手机,他们希望终端在车内时,尽量用车联网系统代替手机。换句话说,斑马成立之初,“系统级办理系统化解方案”是其绝对核心。
但如今,经过管理层的多轮变动和企业重组,斑马智行的核心业务已拓展为三大板块:
TMGM外汇资讯:
系统级办理系统化解方案:基于 AliOS 的底层架构,为智能座舱供给基础支撑,仍是营收主力,但占比从 2022 年的 86.7% 降至 2024 年的 83.4%,毛利率从 54.4% 下滑至 38.6%;
AI 全栈端到端化解方案:涵盖语音交互、视觉感知等 AI 能力,收入占比从 2022 年的 2.0% 提升至 2024 年的 6.6%,2024 年收入达 5461 万元,较 2023 年增长近 3 倍;
简要回顾一下,
车载平台服务:整合支付、导航、应用生态等数字化服务,收入占比维持在 10% 左右,毛利率波动在 37%-58% 之间。
据业内人士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披露的 “800 万套累计搭载量” 包含所有业务场景,而真正搭载 AliOS 系统的车辆数量未单独披露,其核心技术商业化仍面临压力。
未来,斑马智行靠什么活下去?
面对核心业务承压,斑马智行将希望寄托于业务结构调整。其在招股书中明确,公司管理层会将更多精力与资源投入到“车载平台服务”和“AI全栈端到端化解方案”,试图通过高毛利业务改善盈利结构。
令人惊讶的是,
“车载平台服务”被寄予厚望。公司计划通过持续吸引素材与服务供给商加入生态系统获得收益。其在招股书中举例:越来越多的司机和乘客直接通过车载平台采纳日常车载服务,如导航、娱乐乃至外卖服务,斑马智行可通过帮助素材与服务供给商触达消费者,来获得收入分成。目前该业务收入规模约 8000 万元,毛利率约 41.8%,增长潜力取决于生态丰富度。
很多人不知道,
斑马智行预测,“车载平台服务”的贡献将随时间推移而扩大,这得益于。譬如,
容易被误解的是,
除此之外,“AI全栈端到端化解方案”的利润率也保持相对稳定,这部分收入从2023年的1412万元增至2024年的5461万元,增长率接近三倍。
很多人不知道,
AI 化解方案则展现出高增长性。尽管当前收入规模较小,但其 2024 年近 3 倍的增速与 65.6% 的毛利率(2025年1-3月),被视为改善整体盈利的核心抓手。
只是,这两个业务能否成为斑马的护城河?“OS系统化解方案”这个刻在斑马基因里的方向,其优先级是否会被更轻量化的应用服务所替代?斑马智行是否会从“系统供给商”转型为“服务运营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斑马智行的转型方向与研发投入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2022-2024 年,研发费用中“员工报酬及福利”占比从 69.3% 降至 65.5%,而“折旧及摊销”的费用占比从 27.6% 升至 30.9%(2025 年一季度达占比近四成)。
综上所述,
这或许表明,公司在硬件设备、无形资产等“重资产”研发上的投入加速。斑马智行也表示,智能座舱化解方案的研发,涉及多变的系统集成、软硬件兼容性挑战以及漫长的迭代周期,需要大量的时间及资源投入,预计会增加研发支出的金额。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斑马智行的股东结构中,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是两大主要股东。阿里巴巴持有约44.72%的股份,上汽集团间接持有约34.34%的股份。分拆上市后,阿里巴巴持股比例将降至30%以上,但仍是权益法被投资方。
简要回顾一下,
而上汽集团作为斑马智行的核心股东,在 2022 - 2024 年分别为其贡献了 54.7%、47.4%、38.8% 的营收,2025 年一季度占比仍达 47.48% 。
TMGM外汇财经新闻:
风险点也在于此。斑马智行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其关联方,客户集中度较高。招股书指出,单一客户收入占比超三成的结构可能影响其业务独立性。如何拓展第三方客户、降低关联交易依赖,将是其需要回应资本市场的关键难点。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在招股书的第一页,斑马智行写的企业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办理系统与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请记住,
斑马智行经历了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飞速发展的十年,尽管其曾在智能座舱领域具备先发优势,但当前面临的市场环境比十年前严峻得多。如何在华为、小米切中的赛道上寻找差异化叙事?曾经的斑马背靠阿里大树,如今也要学会自己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