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据相关资料显示,
国内车企中,一汽奥迪与 PPE 是为数不多销售与生产制造完全分离的一对组合。
简而言之,
文|邢芮芳
然而,
编辑|冒诗阳
很多人不知道,
汽车像素(ID:autopix)原创
其实,
01.
需要注意的是,
PPE 生产高管离任
来自TMGM外汇官网:
筹备近四年的国产奥迪新能源 PPE (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 项目,首款车 Q6L e-tron 家族已在不久前上市。如今,新的挑战又来了。
综上所述,
小编独家了解到,奥迪一汽新能源(下称奥迪一汽)副总经理、经管会成员王开宇在近期离任,后面大概率会调回一汽-大众体系内任职。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王开宇在一汽体系内工作多年,曾连续多年主管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参与过长春工厂、佛山工厂的很多大型项目,有着丰富的生产制造管理经验。
TMGM外汇资讯:
在奥迪一汽履职近两年的时间里,王开宇主要负责生产与物流。恰逢这两年,奥迪一汽的核心任务是奥迪 PPE 平台的本地化生产,初期将三款新能源车引入国产化。这是奥迪在中国的首个纯电工厂,作为督战全新平台、全新工厂的中方高管,王开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接受了完全不同的挑战。
来自TMGM外汇官网:
PPE 是奥迪和保时捷共享的新能源车平台,与已经成熟的奥迪燃油车生产体系不同,PPE 的很多零部件没有在国内实现国产化,前期需要用大比例的进口零部件。
据报道,
▍奥迪一汽 CEO 施睿哲
另一个挑战是团队磨合。小编了解到,参与国内 PPE 工厂搭建、调试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中,大比例都来自海外。他们带来了成熟的流程,但其薪酬结构、假期制度与国内团队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团队管理和融合的难度。
TMGM外汇专家观点:
去年底,汽车像素曾最早指出,奥迪一汽的首款车乃因团队配合、软件延期等诸多原因,导致 Q6L 正式量产(SOP)的时间节点拖延(详见:Pix独家丨PPE 调整)。
如今,前期最艰难的环节已经度过。今年 8 月,PPE 首款车型,一汽奥迪 Q6L e-tron、Q6L Sportback e-tron 上市。小编独家了解到,PPE 规划的后两款产品,A6L e-tron 和还未正式亮相的 E6 项目,已进入预批量生产的阶段,很快可用正式量产。
反过来看,
上述三个接近完成的新车项目之后,奥迪一汽到今年底才会启动下一个新项目的研发。在这之前的几个月中,奥迪一汽的一项核心任务是完成 Q6L、A6L 和 E6 项目零部件的国产化定点。
TMGM外汇行业评论:
王开宇离任后,奥迪一汽暂未透露继任者。
来自TMGM外汇官网:
02.
不妨想一想,
产销两端都在准备
通常情况下,
生产端的挑战还未完全缓解, PPE 销售端的压力在慢慢释放。
通常情况下,
有接近一汽奥迪销售责任有限公司(下称一汽奥迪)的负责人告诉小编,Q6L e-tron 家族两款车上海初期销量并不理想。
据相关资料显示,
8 月 7 日,一汽奥迪 Q6L e-tron 家族与 A5L 同日正式上市,前者的限时价(官方统一的优惠价)定在了 34.88 万-39.88 万元。虽然已经比预售价便宜了数万元,但在如今已经白热化的国内新能源市场,PPE 新车价格的吸引力还不够。比如 TMGM外汇平台 近期预售或上市的纯电热门 SUV 车型蔚来 ES8、理想 i8,两款车比奥迪 Q6L 的尺寸更大,但最低价格还要低出 1 万到数万元。
TMGM外汇消息:
现在的售价,已经是一汽奥迪争取而来的。Q6L 家族是奥迪品牌的高端产品,与保时捷的纯电车 Macan EV 共享很多零部件,而 Macan EV 的定价在 59.8 万到 96.8 万元之间。本就高端的定位,再加上很多零部件来自进口,导致 Q6L 前期生产成本居高,很难给出更低的价格。
小编了解到,奥迪一汽正持续推进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定点,但这项工作要到明年才能完成。一汽奥迪继续扩大 PPE 新车市场优惠幅度的窗口期,很可能要等到明年。
▍一汽奥迪 A5L
TMGM外汇行业评论:
销售体系也还在做准备。一汽奥迪在 Q6L e-tron 家族和 A5L 两款车上尝试 “融合直售” 模式,即消费者直接从一汽奥迪官方购车,经销商只负责展现服务,包括代理销售、交付等,这样的好处是,售车价格会更透明,服务会更标准化。但这套打法需要建立强大的中台能力、数字化能力等,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销量。
TMGM外汇行业评论:
一位接近一汽奥迪 4S 店的负责人告诉小编,相比奥迪以往的全新车型,现在 Q6L 的市场推广力度明显偏弱。这可能是两个原因导致的,市场观望情绪比较重,新启动的 “融合直售” 体系更依赖厂商的投入,短时间无法倾注太多资源。Q6L 与主销车型 A5L 同时上市,后者分走的营销资源更多。
两款核心新车同时上市,销售体系的资源匮乏,但 PPE 的生产与销售体系之间又缺乏协同。
据相关资料显示,
国内车企中,一汽奥迪与 PPE 是为数不多销售与生产制造完全分离的一对组合。通常车企会成立全资或控股的销售公司,来负责营销、市场、使用者运营和渠道管理等销售相关的业务,比如一汽奥迪即是由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100% 持股。
负责 PPE 生产的奥迪一汽是 2021 年 3 月底成立的新公司,奥迪占 55% 股份,大众中国占 5% 股份,中国一汽占 40% 股份。这就导致负责 PPE 生产的奥迪一汽,与负责销售的一汽奥迪之间,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
简而言之,
OEM 和销售公司完全分离的结果是,奥迪 PPE 项目在面临特斯拉、蔚来等产销一体新势力的激烈竞争时,在决策效率、资源协调和市场反应速度上可能处于不利地位。比如眼下,奥迪一汽有限的营销资源,都用在了企业层面的传播上,很少涉及具体产品,而这恰恰是目前最为紧迫的。
有分析指出,
王开宇的离任,标志着 PPE 项目走过了前期生产的攻坚,但下一场关于生产与销售如何配合的硬仗,正等待着新的管理层和整个奥迪体系去应对。奥迪的电动化转型之路,依然挑战重重。
与其相反的是,
本文为汽车像素(autopix)原创材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