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与其相反的是,
最近的捷达“大事”不断。没错,就是屏幕前的朋友们印象中最熟悉的“捷达”两个字,却再也不是当年的那台“捷达”。按照最新的消息,德国大众、中国一汽和成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将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这是在2019年捷达从车型升格为独立品牌后的又一次重大改变。
有分析指出,
对此时的捷达而言,销量已经成为最头疼的状况。2020年品牌独立元 TMGM外汇官网 年时的全年销量在15.5万辆左右。最高峰出现在2021年达到16.9万辆左右。而在2024年销量12万辆左右,同比下滑了将近26%。在今年主力车型VS5的1-7月销量31976辆,占品牌总销量49.8%;VA3的1-8月销量19459辆。
必须指出的是,
看上去和去年基本持平,更深层次的危机是,大张旗鼓打造的新车VS8,10万左右的价格却只有公开可查的试销阶段144辆。在动辄四五十万价格的新车上市也能订单4万的今天,这样的数据联想到“当合资品牌遇上‘存量竞争’,除了拼品牌,还能拼什么?”的捷达式疑问,颇有些值得玩味。
来自TMGM外汇官网:
当然能拼的东西有很多,有接近捷达的人士透露,不久前,捷达一次3个亿的招标,竟然有公司用6000万拿下了。都说今年是合资品牌重回舞台中央的大年,捷达看来“拼”的不少。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1、“致命”预判
来自TMGM外汇官网:
2025年是不是合资品牌重回车市舞台中央的大年?对,也不对。说实话,中国车市的合资品牌从没有离开过舞台,只是在2017年合资板块达到销量巅峰后,面对中国汽车产品、技术特别是新能源智能化的强势崛起,市占率逐年下滑,对于新事物接受程度遥遥领先的中国终端而言,“情绪价值跟不上”的合资车自然难以博得流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在2025年从广汽丰田铂智3X的异军突起,到东风日产N7的强势回归,似乎属于中国车市合资车的新春天来临了,至少,在8月份以前,是这样判断的。而现在,冷静似乎又成为主旋律。
仔细剖析这两台现象级产品,有三个铁律。一是中方赋能,从技术到供应链再到成本控制,把合资体系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中方团队全盘操刀营销,外放股东全面放权。二是产品体验的极致性价比。铂智3X上市时是15万级唯一配备激光雷达的合资车。日产饥渴已久的渠道,也对N7抱有强烈渴望,爆发出强大战斗力。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品牌号召力。人们不是不想买丰田,不想买日产,而是没有能够供应足够运用价值和情绪价值的产品。现在出现了,当然有了春天。
但现实是,经过大半年的大浪淘沙,即使这两款鼓动人心的现象级,也在思考透支了品牌和渠道能力后的持续发展可能。
必须指出的是,
更何况,捷达呢?
2、难说“爱朋友们”
据报道,
严格意义上说,捷达及其旗下的产品,不能和广丰、东风日产及其铂智3X和N7比较在一起。更恰当的组合应该是富康,当年捷达、富康、桑塔纳就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桑塔纳。现在,桑塔纳消失在历史红尘中,还算成为了精神印记。捷达富康就是一对难兄难弟了。
目前来看,重生的富康每月销量不到三位数,相比之下捷达还算好。而富康的诞生和东风日产N7的模式也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这就证明,从车型升级为品牌,紧靠贩卖情怀的号召力,是非常有限的。捷达只能说德系的势能比法系强,但也仅仅如此了。
说到底,
表现在产品上,捷达的主销车型和新场的VS8很难说有什么让人心动体验。L2级驾驶辅助停留在定速巡航水平;座舱智能化更是与主流新车相去甚远,要是到,别人家的合资车,好歹还能讲讲华为、腾讯呢。
这也可用自圆其说,毕竟对捷达而言,有分析称其华北、西南是主力市场,二、三线城市终端表现较好,比如河北的沧州、山西的太原。与其说是捷达本身的吸引力,倒不如说是中国汽车品牌们,在8万-12万级下沉市场的重视不够。缘于真正的消费升级是让老百姓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在品牌向上的战略基本稳定后,中国汽车们着手在国民车领域发起了“扫荡”。
说到底,
从长安的深蓝、启源到吉利银河,从比亚迪的海洋、王朝到奇瑞风云,今年以来,除了“半价理想”的向上突围外,就是8万-12万市场从轿车到SUV的新一轮换新。这一轮打下来,对传统合资A级轿车和低价位SUV的打击无疑是“扫荡”式的。
对捷达而言,真正有效的窗口期越来越紧了。
请记住,
3、历史不会“重演”
请记住,
从车型到品牌,即使到现在境遇,捷达也不是最差的,但却是特有的惯性。1991年一汽-大众推出捷达轿车,在大众产品序列里,叫作“第二代捷达”。1998年大众全球体系内推出了第四代捷达,导入一汽-大众后叫作宝来,和此前导入的第二代捷达换名捷达王后新老同代销售。2005年大众全球第五代捷达推出,导入国内叫作速腾。至此,第二、第四、第五代捷达全部在中国同堂销售,空缺的第三代是缘于第二代当时卖得太好了,没有引进。
尽管如此,
这也是大众在中国导入产品的基本逻辑:最大化地延长产品寿命,以时间周期换取边际成本的无限拉平。说得通俗的点,就是多卖几年,成本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高。
这样的玩法在合资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并不新鲜,于是大众当年还有一个说法叫“技术过剩”,就是自己产品的技术领先同时期竞品,于是要在中国市场“拉平”。经历过这几年汽车行业内卷的洗礼后,这样的思路很难被今天的人们理解,但当年就是这样的。
TMGM外汇行业评论:
而捷达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在2019年迈出的品牌独立第一步。MQB平台诞生于2008年这是现在捷达主流车型的当家平台。MQB EVO诞生于2019年这次VS8上市叫响的新平台。毕竟,对于燃油车而言,即使大众也停滞了许久没有拿出新东西了。
于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朋友们可用说越老的东西越稳定,但也可用说剩余价值榨取得更充分。其实,在捷达内部就有这样一个观念:今天中国市场变化太快了,在中国市场“落后”了,拿到“第三世界国家去也挺先进”。这话说得其实也没错。只是如果换成城里卖不动,卖到太原、沧州的农村去,一样的逻辑就有些让人错愕了。
换个角度来看,
很多事情,知道怎样着手,但很难左右怎样结束。体面永远是一道很难完成的附加题。据说,捷达品牌加速电动化转型,2026年首推入门级新能源车,2028年前共推四款,融合智能技术与高性价比,助力大众2030年在华推出50款新能源车型。类似捷达这样的品牌,做出这样勾选的,捷达不是第一个。山高路远,且行、且看、且珍惜。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